泥鳅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619107.html

阜阳、马鞍山、合肥……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考察调研,在防汛救灾一线、农村、企业、革命纪念馆等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防汛救灾一线人员。两年来,安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今日起,本报开通专栏,带领大家看看总书记曾经考察调研过的地方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讯犹记得年7月20日,阜南县王家坝闸开闸蓄洪,蒙洼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令人动容。8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来到王家坝闸、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等地,察看淮河水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两年过去了,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帮扶下,当地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不仅居住环境得到了提升,适应性农业的发展也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作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一直是淮河流域防汛的重中之重,两年来,王家坝闸完成了水闸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阜南县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防洪保障能力,努力实现流域安澜。

始终绷紧“防大汛”这根弦

王家坝闸始建于年,有着“千里淮河第一闸”之称。年7月20日,接国家防总命令,王家坝闸13孔闸门全部开闸,这是自建成以来的第16次开闸蓄洪。年8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第一站就来到了这里。

时隔两年,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跟随集中采访团来到王家坝闸。“目前淮河仍处在主汛期,虽然今年降雨较少,淮河没有高水位,但是我们始终要绷紧‘防大汛’这根弦。”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王家坝闸管理处主任张家颍介绍说,进入汛期后,王家坝闸严格防汛值班和领导24小时带班制度,坚持水闸工程日巡查、周养护,机械电器、自动化控制系统再检查、调试、测试和维护,确保水闸工程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王家坝闸开闸蓄洪,蓄洪区百姓为保障淮河中下游城市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牵动着大家的心。汛后,王家坝蓄洪灾区蒙马河桥梁设施水毁修复工程、王家坝蓄洪灾区堤顶道路水毁修复工程相继开工,共对14处水毁桥梁、5.75km堤顶道路、10处泵站及涵闸进行修复。同时,全力减少因灾损失和做好蓄洪补偿工作,年12月底,蒙洼蓄洪区(不含阜蒙农场)补偿资金全部发放完毕。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的淮河治理方案”等重要讲话精神,阜南县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实施重点项目投资约亿元。其中,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洪区调整及河道整治阜南县境内工程总投资12.5亿元,目前完成投资9.4亿元;蒙洼上堵口电力排灌站拆除重建工程批复投资1.2亿元,预计10月份开工实施;开工实施阜南县“十四五”农村居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建成后,阜南万居民可饮用上更加放心、更加洁净、更加充足的优质淮河水……

多举措推动当地百姓就业

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南县视察调研,在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总书记察看了车间生产线,并与职工亲切交流。

当时,红亮箱包厂的员工还不到人,之后,阜南县王家坝镇按照公司的扩增招工需求,结合人社部门组织开展的蒙洼蓄洪区招聘会,主动推荐贫困人口、上岸渔民18人到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工作,截至目前,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车间共有员工人,其中贫困户62人,带贫率45.58%,就业工人平均工资元左右。为持续解决就业问题,当地以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为基础,在其周边规划一个投资1.7亿元、占地57亩的王家坝惠民就业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可解决人就业。

红亮箱包有限公司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带动了当地百姓就业。在阜南县郜台乡,以柳编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53岁的代光侠是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编织工人,像她这样的编织工人,每个月收入能达到三、四千元,如果是技术工人,收入还会更高一些。“我们有自己的杞柳种植基地,基本上可以做到自产自销。”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基地所出产的柳条芯细、柔韧、色泽光亮,适宜加工各类柳制工艺品,产品远销西欧、北美、东亚、东南亚、中东以及港澳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该公司的产品展示大厅,各种柳编、藤编、草竹编工艺品,以及木制工艺品、仿真藤吊篮等琳琅满目。据了解,阜南县的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编织历史也有多年。近年来,阜南柳编经过不断转型发展,形成了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外贸出口文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阜南柳编”区域品牌,实现了种植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柳编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如今,柳木工艺品已成为阜南县乃至阜阳市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年,全县进出口实绩企业共家,进出口总额为3.5亿美元,县域内家柳编出口企业累计出口3.15亿美元,占总出口比值90%,全年全县进出口总额4亿美元。

探索生态乡村旅游路径

庄台,是行蓄洪区特有的一种居住形态。以前,庄台居住密度大、生活条件差,“水来就搬家,水退就修房”的场景不定期上演。

年10月,国家开始实施蒙洼蓄洪区移民迁建工程加固改造庄台,目前,蒙洼蓄洪区已改造、新建个庄台。

曹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邵佳云介绍说,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当地鼓励群众逐渐搬离,年上半年,已完成居民迁建集中安置共户人。

与此同时,通过因地制宜的改造,庄台人居环境得到了提升,形成“坡下绿草坡上花,水底鱼儿水中鸭;若问人间哪里好,美丽庄台是我家”的庄台美景。年以来,西田坡庄台充分发挥党性教育基地作用,着力打造“党建+文化”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开展党建研学接待、农家乐、垂钓等产业,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曹集镇位于两省三县的交界处,除了吸引当地和本省的游客,今后也会吸引河南的游客前来旅游。”邵佳云表示,现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阜阳市、阜南县以及周边的群众都会来到这里欣赏淮河风光、品尝淮河美食,当地聚焦乡村振兴和行蓄洪建设,计划依托西田坡独特的庄台景观和秀美的湿地风光,积极探索生态乡村旅游路径。

曹集镇盛产蚬子,当地人俗称其“淮河小鲍鱼”。张静是曹集镇一家著名小吃店的负责人,他最擅长烹饪蚬子,可以以此为食材做出12道菜,小吃店在当地及周边颇有名气。最近,他正在西田坡庄台进行考察,准备今年年底前“落户”。

据了解,曹集镇正在谋划西田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按照以“红色+”模式为引领、以党建的建设为核心、以适应性农业为基础、以原生态乡村旅游为支柱、以庄台人居文化为传承的发展思路,利用居民搬迁后的闲置庄台及农房,通过政府引导,引进种植大户、本土特色餐饮的社会资本参与,采取村集体+企业+大户+群众合作的模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业态,带动百姓共同致富,接续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

胡广富是滁州人,多年前,他来到老观乡种植芡实,如今已发展到0多亩。

“芡实一年收两季,8月收鲜果,12月机械打捞老籽。”胡广富说,老籽打捞晾干后,可以作为药材,也可以加工为芡实糕、饮料等产品。目前,胡广富的钱富农业有限公司每年产值能达到多万,纯利润也有两三百万,“今后准备自己建厂进行深加工,收益还会更高一些。”

近年来,老观乡因地制宜,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尽量减少洪灾损失,变对抗为适应、变水患为水利,变劣势为优势,依托龙头企业持续发展壮大芡实、莲藕、龙虾等适应水生环境且经济效益高的特色产业。因水体环境优良,种植技术先进,老观乡产出的芡实个大、壳薄、味美、药用价值高,为老观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老观乡所在的蒙洼蓄洪区水资源丰富,目前,蒙洼蓄洪区以莲藕、芡实为主的水生蔬菜面积4.5万亩,并发展莲藕、小龙虾、黑鱼、黄鳝和泥鳅综合种养,亩均纯收入在元以上。同时,大力发展蓄洪区水禽养殖,初步形成蒙洼4个乡镇水禽养殖基地,水禽年养殖达到30万只。发挥荒滩、荒坡多饲草资源丰富优势,发展草食动物养殖,区内肉牛肉羊养殖量达13.5万头(只),年均创收万元以上。像这样发展优质水稻、水生蔬菜、水产养殖、稻渔综合种养,以及牛、羊养殖等,形成了“深水鱼、浅水藕,滩涂洼地植杞柳,鸭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的适应性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为了推进三产融合,蒙洼蓄洪区还积极兴办农家乐、开心农场、休闲垂钓基地旅游设施建设,大力打造以王家坝湿地公园为中心的王家坝爱国教育基地、王家坝“庄台人家”、老观休闲垂钓、曹集万亩荷塘、郜台湿地游园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成为市域休闲旅游好去处。下一步,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的基础上,当地将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五水一畜”适应性农业,形成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生产生态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汪玉茹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0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