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形状 >> 顺治时期瓷器的有哪些特点看完这你就知道了
顺治时,仍采用明晚时期的国产浙料,色料的提纯、焙制工艺均有所创新;青花色调较为丰富,开始能分出浓淡和阴阳面的层次,为康熙青花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色调
有碧绿、淡雅和灰蓝三个色彩。一般来说,蓝中泛灰和发暗的多是古刹供器,色彩鲜亮的多是上层贵族、官僚、皇室用瓷和外销瓷。
造型
这一时期瓷器生产,往往把实用、耐用作为首要标准。因此,厚重、朴实耐用是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的主体特征。这一时期,祈神礼佛之风盛行,生产的供奉器物也较多,且大多制作精细。器物线条平直,无过多的折。很少折沿盘,而多线条简单的弧腹盘。
罐类器物器型较大,将军罐形体变高,肩部丰满圆润,腹以下直斜,弧度很小。多数立器底径大于口径,显得端庄稳重。
胎体
胎体仍显厚重,但胎质较之明代崇祯的显得坚硬细润。器足规整,盘类器底极少有下凹现象,个别的仍有浅显的跳刀、刮削和旋痕。粗制器物足底斜削草率,多粘有砂粒;精细的则足尖呈滚圆的泥鳅背状,较为圆润。
款识
分官窑款与干支纪年款,有楷书、隶书和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