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又一水产跌落神坛,收购价创历史新低,养殖户好苦啊它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不仅在国内消费市场畅销,而且是国外东南亚地区需求大的美食。我国泥鳅养殖产业的发展从黄泥鳅逐渐转成了台湾泥鳅,产业的调整是泥鳅产业发展的趋势,遵循了优胜劣汰的规则。直到年,泥鳅还是多数养殖户心中的摇钱树。然而今年这泥鳅却不争气了。收购价格创下了历史新低,去年那十几亩地不到2个月就能赚20几万的神话,在当下已成了不可能。历史上泥鳅最低的行情是4元一斤的收购价,如今30~40一斤的泥鳅收购价已经跌下4元红线,此价格为广东江门地区在6月23号的报价,仅供大家参考。去年5月份的时候,泥鳅养殖还是一片人,当时养殖黑鱼亏本的人纷纷转养泥鳅。其中就有人创下了10几亩短短50多天暴赚20几万的神话,加上饲料厂的宣传之后,养殖泥鳅又被推上了养殖风口,一时间又掀起了一阵泥鳅养殖潮。暴赚神话一夜之间传遍养殖界,泥鳅成了网红产品,从广东火到了全国,随后大量养殖户跟风养殖,去年年底泥鳅最低收购价达到了7元。进入今年1月份后更是涨到了9元多的高价,直逼10元大关。然而仅仅半年时间过去,泥鳅就从网红产品跌落了神坛,其中最低收购价跌下4元,创历史新低,最高收购价不到6元,交易量也进入低迷阶段。从近期泥鳅走货量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国内走货量仅有去年的一半,国际走货量更是跌到仅剩1/4了。近日泥鳅走货降低,一个原因是北京水产风波造成整个国内水产业萧条,而我国的泥鳅市场主要集中北方,泥鳅作为水产领域的大份额产品,受其影响非常大。今年出口量下降,导致养殖户手里的泥鳅存塘量不断积累,就目前看来,目前泥鳅的存塘量预计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半以上。今年两波的“新冠”影响,泥鳅的存塘积累越来越多,走货走不动自然就拉低了收购价格。转瞬间也就半年的时间,刚走上网红路的泥鳅马上就跌落了神坛,收购价低是一回事,卖不动更是一大问题。问题也并非这两面而已,还有当下南方持续的高温天气,非常不利于泥鳅存塘。高温能造成存塘密集的泥鳅患病,一旦出现这个问题,养殖成本即将大幅度增加。目前这种情况在广东地区较为严重。担心泥鳅受高温威胁,不少养殖户只能选择低价、让价抛售了。那些已遭受病害威胁的养殖户,当下真是苦不堪言,想卖又卖不动,看着日益扩散的病害,真是束手无策。在高温威胁下,养殖户只能伺机抛售。当下泥鳅行情走下坡路,预估今年这一波泥鳅养殖过后,很多人又要转养其他产品。其中也反映出很多跟风养殖的问题,直接把泥鳅推向了低价,加上外界环境影响,泥鳅行情要好转估计得到下半年去了。对此你们怎么看呢?你们觉得泥鳅行情下跌是啥原因造成的?欢迎留言说说你们的看法!本文仅代表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