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形状 >> 中国陶瓷文化常见行话古瓷器典型特征
一三一四二零二二零五五
还有一种方式是使用不同青料来实现浓淡配合,比如明宣德时期有一种青花海水龙纹盘,即以国产青料淡描海水波涛,用进口青料浓绘出水蛟龙,更突出了龙的矫健凶猛,可谓浓淡适宜、相得益彰。明代中晚期以后多有以淡描青花绘画线条纹饰。后刻花——素器后刻花纹或刻花后施釉,再入窑烧制的器物。晚清多见。刀切底——足部是方棱,如刀切一样。螺旋底——指瓷器底部形成的螺旋纹,在清康熙年间的青花器上表现最为突出。灯草口、灯草边、露骨——所谓灯草口,是指单色釉瓷器在烧制时,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造成口沿处釉层变薄而露出白胎,在口沿呈现一圈旋状白线或白边。以清雍正时郎窑最为突出。灯草口有的形成露骨裹足釉——瓷釉包足,足部不露胎,一般为支钉烧法。珍珠釉——高温色釉中的特殊品种,具有淡雅素净、颗粒凸起的特殊效果。泥鳅背——足底部是圆形,如泥鳅的背一样,故名。主要雍正朝前后多见。奶釉——白釉的色泽像牛奶一般丰润,特指宋定窑瓷器。垂釉——瓷釉流垂到足边,像浓液下垂的形状,一般在宋代小黑盏、清代郎窑红有此现象。苍蝇翅——原为绿翡翠的特征,瓷器指清代郎窑绿釉的片纹内间断有一片一片的银色闪光,很像苍蝇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