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天敌 >> 中国四大巨头小吃,有没有你没吃过的
当你走出国门的时候,才会真正感受到生活在中国是多么的幸福,中国的美食有多么令人神往。说我们中国的美食是世界上种类最齐全最多的,我感觉一点都不夸张,我们的街头最多的就是各种小吃,今天来给大家盘点一下我们中国小吃界的四大巨头,大家看看自己吃过几种:
第一,黄焖鸡米饭是一道鲁菜名吃,来源于山东济南天桥区,用料主要为鸡肉、香菇和青椒之类,但是配料很多,大约有十几种。制作的时候需要把鸡肉在高压锅中煮熟,然后转入砂锅中再煮几分钟,同时加入青椒、彩椒、美人椒即可。黄焖鸡米饭的汤汁使用十几种配料熬制而成,故而香味浓郁,这也是这道菜的精髓所在。
黄焖鸡米饭,似乎在一夜之间,就火遍了大江南北,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黄焖鸡的小店,
而且生意还都挺不错,在外卖的点餐率上,黄焖鸡米饭也是名列前茅,一份外卖有菜有饭,还有解馋的黄焖鸡吃,关键是价格也适中,也难怪广受食客们的喜爱。
做黄焖鸡米饭,饭店大厨教你1招,做对了汤汁香浓,鸡肉滑嫩
但卖黄焖鸡的小店多了,质量也变得参差不齐,尤其是外卖点的黄焖鸡,很多类似于土豆炖鸡块,或者是香菇炖鸡块等,清汤寡水的样子和“黄焖鸡”没有丝毫的联系,
如果对“黄焖”的做法一知半解,做出来的黄焖鸡能好吃才怪。
“焖”的烹饪方法是鲁菜中的传统技艺,分为黄焖、红焖、油焖等多种不同的类别,
在做法上也不断的改良,调整,让其更符合食客的口味,但无论如何改,焖的做法一定是先“过油”,后焖煮或蒸熟的。
过油可以油炸,比如河南的传统扣碗黄焖鸡,也可以是煎和炒,黄焖和红焖的做法中还有一个要点就是要用“酱”,黄焖多用甜面酱或者黄豆酱,
红焖中除了这两种酱外,还会用到番茄酱,郫县豆瓣酱等,比如红焖羊肉,就用到了很多郫县豆瓣酱。
分享一道黄焖鸡的做法,用“炒糖飞酱”的烹饪方法,这样做出来的黄焖鸡汤汁香浓,鸡肉滑嫩鲜香,真的比外卖要好吃多了,汤汁拌在米饭中,别提多香了。
所用食材:鸡腿2个,干香菇1把,黄豆酱1勺,甜面酱1勺,冰糖十几颗;生抽2勺,葱油1勺,葱、姜、蒜、料酒适量,盐、味精适量。
第二,沙县小吃起源于夏商周、晋、宋中原黄河流域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它不仅品种繁多并且经济实惠,故而深受大众喜爱。沙县小吃的种类可以分为米类、面点类、豆类和其他,每类里面又包含了几十种食品,可见其种类之广。沙县小吃有三大特点,其实就是经济实惠,一般花几元钱就可以吃饱;其二就是新鲜,一般食材都是当天制作当天卖,现做现卖;其三就是健康,小吃一般都是低脂肪、低热量的清淡食品。
沙县小吃,一般分为米类,比如炒白粿、鸭汤粉干、米冻皮、喜粿团等;
面粉类,包括馄饨、拌面、烧麦、花椒饼、荷叶包等;
豆类,其中有夹心豆腐丸、玉卷豆腐、煲豆腐、梅花豆腐等;其它还有芋包、牛粉肠、夏茂烤鸭等。
在众多的小吃中,传统名牌小吃有50种,馄饨(亦称扁肉)、芋包、烧麦、包心豆腐丸、米冻、米冻皮、喜粿、鱼丸、花椒饼、泥鳅粉干为十大品种,而前面4种为全国品牌的小吃。
沙县小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起源自古代夏商周、晋、宋中原黄河流域华夏民族-汉族食文化,在民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着称,是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早已享誉海内外。
人们将沙县誉为“小吃城”、“美食城”。
20世纪90年代,沙县为解决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就业增收难题,把小吃制作的传统工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仅破解了“三农”难题,并以此带动沙县各项事业的发展,成效显着。
到过沙县的人必尝沙县小吃,吃了沙县小吃都有沙阳归来无小吃之感叹。
1、馄饨
沙县扁肉是由馄饨演变而来的。各地对馄饨的叫法不尽相同,比如:四川称“抄手”,广东称“云吞”,武汉称“包面”,江西称“清汤”,江苏称“淮饺”,新疆称“曲曲”等等。南北扁肉有很多,而大多数食客都觉得沙县小吃很有名,在沙县琳琅满目的美食中,扁肉是最有人气的小吃。
2、拌面
沙县拌面是沙县小吃的一种,一般与沙县扁肉搭配成餐,具有香味浓,色泽鲜,原料简单,烹饪方式易掌握的特点。口味咸甜,油而不腻。在普通的沙县小吃店中,其基本原料包括:面条克左右,花生酱50克,时鲜青菜若干,酸菜,盐,味精(鸡精),香油,醋,蒜泥适量。
3、蒸饺
沙县蒸饺首先吸引人的是它的个头非常小。沙县人一般称它为“老鼠饺”,也有的称它为“柳叶饺”。饺子形状小巧,刚好一口一个。蒸饺除了外形有特色以外,最主要的是皮薄馅大,汁多味美。吃的时候蘸着醋非常美味,外形上看起来非常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4、烧麦
沙县的烧麦产生于宋元时期。宋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载:“烧麦扁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沙县烧麦源于山西太原,古称“稍梅”,因收口处褶皱簇拥,形似梅花,故名。后制作师傅移居沙县,传承至今,后因语音变易称为烧卖(烧麦)。
5、米粉
沙县是产粮区,以大米作原料的小吃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将大木煮成饭,再制成品的为糍粑类;第二类是将米磨成浆,再通过油炸、蒸、煮等工序做成食品,这类小吃主要有油炸浆糍、米冻、泥鳅粉干、锅边糊等,色、香、味俱全,令人见之垂涎三尺、食欲大开。
第三,兰州牛肉拉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风味小吃。传说起源于唐代,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誉“中华第一面”。
坊间传说,兰州牛肉面起源于唐代,但已无法考证。目前有史料记载的是兰州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系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人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后经后人陈和声、马宝子等人以“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其制作的五大步骤无论从选料、和面、饧面,还是溜条和拉面,都巧妙地运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筋蛋白质的延伸性和弹性。
第四,麻辣烫。
麻辣烫起源于长江之滨。最初是船工和纤夫创造了麻辣烫这种简便易行而又独特的吃法。从成都到三峡的川江流域,由于水流湍急,纤夫成了必不可少的风景,他们在拉纤之余。
在江边垒起石块,支起瓦罐,捡拾一些树枝作干柴生火,舀几瓢江水,一切都就地取材,有菜放菜,没菜就拔些野菜充数,再放入海椒、花椒等调料,涮而食之,既可果腹,又可驱寒、袪湿。
这种吃法因其简便易行很快便在江边流传开来。后来,码头上的小贩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便将菜品和炉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担两头,边走边吆喝,江边、桥头卖劳力的百姓便围着担子成了常客。
麻辣烫可谓是麻辣火锅的前身,也可说是火锅的简化版。不同的是,把肉和菜都穿在竹签上,吃的时候,将一大把竹签穿起的肉和菜放进翻滚的红汤中,正宗的吃法可不是一串一串的吃。
而是一抓一大把,用筷子一捋,菜就纷纷掉落香油碟中,然后大快朵颐!除此之外,麻辣烫与火锅所使用的食材在一般无二,麻辣烫与火锅最大的不同就是简便快捷。
麻辣火锅发源于重庆。当时挑担子工人买来水牛的内脏,洗净干净后,将肝、肚切成小块,担头设有炉具,上设一只大洋铁盆,成为多格,盛载一种麻、辣、咸的卤汁,专向码头工人兜售。
客人光顾时,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民国23年重庆城内出现较具规模的麻辣饭店,只是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由客人自行调制卤汁、蘸汁。
年3月20日,在第三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开幕式上,中国烹饪协会正式授予重庆市“中国火锅之都”称号。
亦有说麻辣起源自清代道光年间,当时重庆的筵席已有毛肚火锅。在此之前,重庆码头有一款叫水八块的小吃,全是牛的下杂(毛肚、肝腰和牛血旺)。
生切成薄片,进食时放在泥炉上的砂锅,以配有麻辣牛油的卤汁滚烫。食者自备酒,吃后按空碟子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