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是我们饭桌上常见的一种鱼类,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从自然界中捕捉,很少进行人工养殖,但由于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疾病少、成活率高、繁殖快、饵料杂且易得的优势,它也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高产的鱼类,现已成为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1、池塘曝晒和消毒池塘曝晒对于多年使用的池塘,阳光的曝晒是非常重要的,-般在鳅苗入池前30天就要曝晒,将池塘的底部晒成龟背状,这样对于消灭池塘的微生物有很大的好处。挖出底层淤泥,由于池塘的底层淤积了很多粪便和剩余的饲料,所以池底的淤泥是病菌微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而泥鳅又有钻泥的习惯,喜欢在池塘的底部活动,所以对于泥鳅养殖池来说,鳅苗入池之前,必须要清除底层的淤泥。-般情况下,用铁锨挖起底部40厘米的淤泥,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小车推到远离池塘的地方处理。生石灰消毒,在生产中提前一周左右,采用生石灰消毒。生石灰能消灭多种病原菌及有害生物。生石灰经水溶化后,变成强碱性溶液,能杀死残留在池塘中的杂鱼、昆虫、蚂蟥、清泥苔、水网藻和一些较柔弱的水生植物,以及灭寄生虫、病原菌等,因此除菌效果特别好。生石灰用每亩千克,直接泼洒到汤底,泼洒之后加注新水,经过一周的时间,才能将鳅苗入池。2、鳅苗入池一个池塘只能放置同一规格的泥鳅,5到6厘米的泥鳅,每平方可放养-尾,7到8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50-80尾,如果鱼塘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在泥鳅放养期间,如果密度过小,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如果密度过大,溶氧量降低,对泥鳅的生长不利。3、饲料的配制和投喂人工养殖泥鳅要使用配合饲料,因为配合饲料营养全面,使用方便,对水质的污染小。泥鳅的配合饲料分为三种规格,5到8厘米的鳅苗使用一种规格,8至12厘米的中泥鳅使用一种规格,12厘米到20厘米的成鳅使用-种规格。三种规格的饲料不仅是颗粒大小的的不同,其中,白质的含也不同,鳅苗的蛋白质含要求高--些,成鳅的蛋白质含要求低-些。使用配合饲料投喂的时候,要沿着池塘的边缘泼洒,要求泼洒的非常均匀,避免在某一一个地方过于集中,引起抢食的现象。饲料投喂每天两次,投喂量以泥鳅在1小时内吃完为度。那么,饲料撒在了池塘里,怎么判断是否吃完了呢,可以通过简易制作的观察台来判断。观察台成杠杆结构,-端固定在岸边,另端是圆形或方形的筛网,喂完料1小时以后,饲养员要翘起筛网看看投喂的饲料是否已经吃完。泥鳅的投喂技巧1、四定投喂技巧池塘饲养泥鳅,鳅苗下塘后2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后再投饲料。做到定时、量、质定位。2、四看投喂技巧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给泥鳅投饵时,通过观察池塘的表面现象就能判断实际的投饵量是否合适。一看吃时间长短、二看泥鳅个体的生长大小、3、看水面动静、四看水质变化。泥鳅的投养与管理一、泥鳅的投放模式一种是当年放养的苗种当年收获成鳅,就是4月份前把体长4-7厘米的上年苗养殖到下半年的10-12月份收货,这样既有利于泥鳅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当年能达到上市规格,还能减少由于囤养、运输带来的病害与死亡。过大容易性成熟,成活率低;规格太小到秋天不容易养殖成商品泥鳅。第二种就是隔年下半年收获,也就是当年9月份将体长3厘米的泥鳅养到第二年的7-8月份收获4月份至5月上旬正值泥鳅怀卵时期,放养时间最好避开泥鳅的繁殖季节,可选在2-3月份或6月中旬后放苗。二、放养时的处理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消毒,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率,浸洗时间未5-10分钟。三、水质调控养殖池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泥鳅池塘水质的调控方法重要注意以下几点:(1)是及时调整水色,要保持池塘水质“肥、活、爽”,养殖泥鳅的池塘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透明度以20-30厘米为宜,溶解氧的含量达到3.5克/升以上,PH值在7.6-8.8,养殖前期以加水为主,养殖中后期每2-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在20-50%。当池水的透明度大于25厘米时就应追加有机肥。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应减少或停施追肥。经常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