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繁衍 >> 庄子合一解说杂篇第一章庚桑楚
第一章庚桑楚
1.岁计有余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此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仲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庶几其圣人乎!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老子有个弟子,名字叫庚桑楚。这位弟子非常了得,偏偏得到老子的真传。由于得道了,怀此道居住在畏垒山上。在古代弟子拜师,极其敬重师父,任其劳役和驱使。
对于那些喜欢炫耀智巧、似乎明察秋毫(画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奴仆,庚桑楚就让他们都远离自己。
对于那些喜欢刻意标榜(挈然)仁义的侍女和奴婢,庚桑楚也让她们远离自己。
只留下了憨厚老实(拥仲)的奴仆和他住在一起,不修饰仪容(鞅掌)的侍女和奴婢供他使唤。
居住了三年,畏垒山一带获得了大丰收(大壤)。
畏垒山一带的百姓相互传话,说道:“庚桑子刚来这里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所作所为都感到很惊异。把有智巧的所谓的聪明人都遣散了,唯独留下了憨厚老实的。”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是不是也很有启发呢?
百姓还说道:“虽然我们每日计算有所不足,可是一整年计算却有富余。”虽然不能给百姓带来小利,可是却能带来大利益。我们投资股票的时候能否如此呢?这里蕴含着股票投资的密码。
百姓还说道:“庚桑子简直就是大圣人了!我们为何不为他设置神位而歌颂他的德政,把他当作土地神(社)和谷神(稷)来敬奉呢?”
2.天道已行
庚桑子闻之,南面而不释然。弟子异之。庚桑子曰:“弟子何异于予?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
庚桑子听闻了,面向南方而并不感到快乐。弟子们觉得很奇怪,按理说听到百姓的称颂,应该很高兴才是。
庚桑子说道:“弟子们为何会感到奇怪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气发生而百草生长,正值秋天的时候,万物的果实自然长成。”
庚桑子又说道:“春和秋,岂能没有半点功德呢?这是天道自然运行的结果。”
庚桑子又说道:“我听闻至德的圣人,如同死尸一样寂寞,呆在一丈见方的室内;而普通百姓就不同了,任性放肆,不知道以什么为依归。”一堵墙为一丈宽,四面都是一丈宽,就是环堵。
庚桑子又说道:“现在畏垒山的百姓(细民),私下议论纷纷的样子(窃窃焉),他们居然想把我当做贤德的圣人一样,供奉起来。”俎和豆是祭祀所用的器具,代指供奉。
庚桑子又说道:“我难道能够作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吗?”人之杓,人的标准和榜样。一勺子有多少,这是有一定标准的。《道德经》中讲,不尚贤,使民不争。
庚桑子又说道:“师父老子曾经教诲过我一些话,我有所违背了,所以不能释然。”《道德经》中讲,功成而弗居。
.千世之后
弟子曰:“不然。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䲡为之制;步仞之丘陵,巨兽无所隐其躯,而蘖狐为之祥。且夫尊贤授能,先善与利,自古尧舜以然,而况畏垒之民乎!夫子亦听矣!”庚桑子曰:“小子来!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网罟之患;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且夫二子者,又何足以称扬哉!是其于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举贤则民相轧,任知则民相盗。之数物者,不足以厚民。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日中穴阫。吾语女,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弟子听了就说道:“先生就不要过谦了。寻常(八尺为寻,两寻为常)那样的小水沟,大鱼无法回旋身体,而泥鳅(鲵䲡)却能在里面曲折回旋。”
弟子又说道:“矮小的丘陵,大的野兽无处隐藏其身躯,而妖狐(蘖狐)却以为是好地方。”六尺为步;七尺为仞。
弟子又说道:“尊重贤德的人,授权于贤能的人,把利禄优先给予善人。自古以来,尧舜的时候都是如此,而更何况是畏垒山的百姓呢!先生就听任百姓吧!”
庚桑子听了,就说道:“小子你过来!嘴巴大到足以吞掉(函,通含)一辆车的野兽,如果独自(介)离开大山,则未免遭受罗网(网罟)的祸患。”正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
庚桑子又说道:“嘴巴大到足以把一条船给吞下去的大鱼,如果流荡(砀)而失去水了,水变干涸了,则蚂蚁也能够让它受苦了。”《道德经》中讲,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庚桑子又说道:“所以说,鸟兽不会厌恶山高,鱼鳖不会厌恶水深。”
庚桑子又说道:“对于保全形体和本性的真人,为了藏匿自身,是不会厌恶深远的。”如果随便被百姓推上神坛,就可能会遭遇危险了,藏得不够深了。
庚桑子又说道:“你所说的尧舜,又有什么值得赞扬的呢!”
庚桑子又说道:“像尧舜那样明辨是非、善恶和贤愚,就好像是胡乱地凿坏垣墙,而种植蓬蒿草那样愚蠢。”如果尚贤,百姓就会争贤德的美名。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
庚桑子又说道:“像尧舜那样,就好像是挑选头发(简发)而梳理(栉)。头发那么多如何能够挑选得过来,哪几根该梳理,哪几根不该梳理。就好像数米粒而煮饭,今天几个人吃饭,要煮多少粒米。如此斤斤计较的样子,又如何能够济世呢!”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可以反思一下西方的绩效考核制度。
庚桑子又说道:“如果推举贤德,则百姓互相倾轧。百姓都想争贤德的美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任用智巧的人,则百姓就会相互伪诈。”
庚桑子又说道:“此数种东西,也就是说尧舜所推举的东西,如此治国不足以使得百姓归于仁厚。”
庚桑子又说道:“百姓对于私利是十分勤快而用心的。为了私利甚至会不择手段做出一些令人发指的事情。儿子有杀父亲的,臣下有杀君主的,大白天当盗贼的,正晌午挖墙打洞(穴阫)的。”对于贤德的美名,百姓也是如此。
庚桑子又说道:“我告诉你,天下大乱的根源,必然产生于尧舜时代,它所造成的流弊将会留存到千世之后。”老子的得意门生能够预测几千年以后的事情,老子更加不得了。
庚桑子又说道:“千世之后,人与人互相倾轧的情况会更加的严重,甚至会出现人吃人的事情啊!”
4.鸡性无南北
南荣趎蹴然正坐曰:“若趎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托业以及此言邪?”庚桑子曰:“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若此三年,则可以及此言矣。”南荣趎曰:“目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盲者不能自见;耳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聋者不能自闻;心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狂者不能自得。形之与形亦辟矣,而物或间之邪?欲相求而不能相得?今谓趎曰:‘全汝形,抱汝生,勿使汝思虑营营。’趎勉闻道达耳矣!”庚桑子曰:“辞尽矣。曰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矣。鸡之与鸡,其德非不同也。有能与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今吾才小,不足以化子,子胡不南见老子?”
南荣趎是庚桑子的弟子。南荣趎似乎很惊恐的样子,端坐在那里,对自己老师说道:“像南荣趎我这么大岁数的人,如何学习才能够见道呢?才能够明白你所说的话呢?”
庚桑子回答道:“保全你的形体,不要因为追求名利而受伤害;抱一守中,保持本性;再就是不要使得你思虑过多而劳累。”庄子前面有讲,要无思无虑。
庚桑子又说道:“按照这么做,坚持三年时间,则就可以明白此言了,也就是得道了。”
南荣趎听了说道:“盲人和正常人的眼睛,在外形上我看不出有什么差异,但是盲人却不能看见东西。”不能看见自己的本心,如此是真正的盲人。
南荣趎又说道:“聋人和正常人的耳朵,在外形上我看不出有什么差异,但是聋人却不能听见东西。”不能自闻,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如此是真正的聋人。
南荣趎又说道:“狂人和正常人的心,在外形上我看不出有什么差异,而狂人不能阴阳平衡,所以失常了。”中医有治疗癫狂的丰富经验。
南荣趎又说道:“我的形体和你的形体并无什么不同,难道是有什么外物间隔其间吗?想要求得与你的沟通,却不能得到此言的真谛?”问得很好,正是物欲的间隔和堵塞,把沟通的渠道给堵住了。得道的真人是畅通无阻的,只是世人的本心被物欲所遮蔽罢了。如果没有物欲间隔,就是无间道。
南荣趎又说道:“现在你对我说:‘保全你的形体,抱一守中保全你的本性,不要思虑过多而劳累。’南荣趎我虽然勤勉地闻道,然而只能达到耳朵这里罢了!”
庚桑子听了,就说道:“我的话都说完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秘密隐瞒你。”古圣先贤慈悲世人,已经把修行的秘密全部都留给子孙后代,只是世人无法去理解公开的秘密罢了。
庚桑子又说道:“土蜂(奔蜂)不能孵化出豆叶中的大青虫(藿蠋)。越鸡(越地产的鸡,形体较小)不能孵化出天鹅蛋(鹄卵)。鲁地的大鸡就可以孵化出天鹅蛋那么大的鸡蛋了。”
庚桑子又说道:“鲁地的鸡和越地的鸡,一个是南方的鸡,一个是北方的鸡,鸡的本来德性并非没有什么不同。”鲁地有一只大鸡孔子,可以孵化天鹅蛋。六祖曾经说过,人有南北,佛性并无南北。地方有南北,鸡性并无南北。今年是鸡年,可以写关于鸡的一篇序言,格鸡致知,雄鸡报晓中土大道归来。
庚桑子又说道:“鸡的德性虽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有能和不能的区别。才能有巨大和渺小的区别。”每个人本有的德性都相同,只是有些被物欲遮蔽多一些,有些少一些罢了。遮蔽少的良知良能就多一些,相反的良知良能就会少一些。
庚桑子又说道:“而今我的才能比较小,不足以教化你,不足以引领你入道。你为何不南下去拜见老子呢?”庚桑子把自己的老师老子比喻成天鹅了。
5.反汝性情
南荣趎赢粮,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老子曰:“子自楚之所来乎?”南荣趎曰:“唯”。老子曰:“子何与人偕来之众也?”南荣趎惧然顾其后。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谓乎?”南荣趎俯而惭,仰而叹曰:“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问。”老子曰:“何谓也?”南荣趎曰:“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我安逃此而可?此三言者,趎之所患也,愿因楚而问之。”老子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今汝又言而信之。若规规然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女亡人哉,惘惘乎!汝欲反汝情性而无由入,可怜哉!”
南荣趎听庚桑子如此说,就担(赢)着粮食,走了七日七夜,终于到了老子的住所。古人多么尊师重道,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亲往求见。
老子问道:“你是从庚桑楚的住所那里来的吗?”南荣趎回答道:“是的”。老子又问道:“那你为何和这么多人一起过来找我呢?”南荣趎听了以后,惊恐地赶紧回头看看。老子又问道:“你不知道我所说的是啥意思吗?”南荣趎低着头,感到很惭愧的样子。突然抬起头而叹息道:“现在我忘记怎么样回答你,也忘记要问你的问题了。”
老子又问道:“此话怎讲呢?”
南荣趎回答道:“如果不用智巧吧?别人就会说我很愚钝。如果用智巧吧?反而会给我身躯带来愁苦。”朱,通铢,在楚国表示钝。
南荣趎又说道:“如果不仁德,则会伤害别人。如果刻意仁德,则反而会使得身心愁苦。”
南荣趎又说道:“如果不讲道义,则会伤害别人。如果讲道义,则会使我身心愁苦。”
南荣趎又说道:“我要如何才能避免此种纠结的情况呢?此三句话所问,正是我所思虑不得解的,正是我的忧虑。但愿凭着庚桑楚的引荐,您能慈悲回答我。”
老子回答道:“刚才我看到你的眉宇之间有忧色,我就知晓你的心思了,现在你又问三句话而更加验证了我的想法。”
老子又说道:“你茫然若失的样子(规规然),就好像是丧失父母了。你茫然不知所措,就好像是举着竹竿到茫茫的大海中去寻求依归之所。如何能够找得到呢?”
老子又说道:“你丧失作为人的本来性情了,多么无知啊(惘惘,无知的样子)!”人的自性本心就是每个人的家,我们离家走得太远了,太可怜了,如同迷途的羔羊。
老子又说道:“你想要返回本来的性情,而却不知道如何走入自性本心的家园,真是可怜啊!”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曾经说过,鸡狗尚且知道要回家,更何况是人呢!老子所言,处处指归,足见圣人的慈悲胸怀。
6.洗涤内心
南荣趎请入就舍,召其所好,去其所恶,十日自愁,复见老子。老子曰:“汝自洒濯,熟哉郁郁乎!然而其中津津乎犹有恶也。夫外韄者不可繁而捉,将内揵;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外内韄者,道德不能持,而况放道而行者乎!”
南荣趎请求老子让自己住进学舍。由此可见当时老子还是有好些弟子跟着学习。南荣趎在老子的学舍呆了十天,经过冥思苦想,反省自己。去除恶的,不好的东西;感召好的东西,留下善的东西。十天后,还是没有悟道,显得十分地愁苦,他又再去拜见老子。
老子问道:“你自己洗涤(洒濯)内心,为何还郁郁寡欢,感到不快乐呢!”
老子又说道:“然而我看你的心中还有恶的东西津津如流水一般流出。”老子看到他还没有洗涤干净内心。
老子又说道:“外在的万事万物不可胜数,极其繁杂而纷乱,挡也挡不住,无法捉摸控制。束缚得你很难受,就干脆把内心关闭起来,强行把外物排除在外。”外韄者,外来的束缚。内揵,把内心关闭起来。
老子又说道:“内在的心事缠绕(缪),纷纷扰扰,不可捉摸,不可控制,所以你就想着要把这些心事通通往外赶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