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生产队过来的人,都吃过这些美食

发布时间:2023/1/15 6:34:13   

闲着无聊,昂首阔步于山野田间,看到曾经是一块块水汪汪的明田,而今也是枯黄一片,心中那片抹之不去的美食凑然袭向心间,那就是给我苦难的童年美好回忆的蛋白质补充和喜乐无忧的年代,一想起来,想再享受,却发现已经是枉然。

那时家乡田坝,每块田不论大小,都必须有水淹着,而且一年四季都得这样。社员们说,水田水田,没有水怎能种水稻,因为水稻必须有水。村子是三面环山,东南北边缘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西边则是一个上千亩的大田坝。田坝的水源则来自树林里的小溪和附近的一个龙潭。一年四季,溪水哗哗流入田坝,为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提供了营养资源。这也使得在经济困难时代孩子们的蛋白质带来了无偿的需要。只要有力气和有技巧,美味是经常有的。

水田年年都要放粪,一堆堆被挑去的牛粪在水田里像一个个蒙古包,等着种庄稼的时候散放。这就给了黄鳝、泥鳅等鱼虾蟹们的丰富的食物资源。水田里散布着的小鱼小虾,开春过后,成群结队便开始活跃起来,而这时,就是我们儿童开始捕捉美好幸福的时候。

因为家家户户都贫穷,一年四季吃不上几炖肉,父母也希望孩子去撮小鱼小虾来改善生活,所以年年会准备好工具,让孩子到田里搞些回来。由于鱼虾太多了,放学回家,只一两个小时,我们就会端着满满一盆来向父母邀功了。父母先让我们把鱼虾归类,鱼在一边,虾在一边,然后开始烹调。

鱼虾是长在水田里和小沟小河里的,所以个头并不大,像筷子,又叫筷子鱼。实际上,我们捉来的鱼,名目繁多,有扁鱼,有鲫鱼,有比目鱼,数量多,父母只选筷子鱼来做。家里常年四季没有油,父母将铁锅烧烫,然后一把一把地抓着筷子鱼丢下去,鱼突然遭到高温,就拼死拼活地跳,一会儿就伸直身体,死去了,将它特别香的气味传给了我们鼻子里,真馋死人了!

待鱼一面炕熟后,父亲把铁锅翻过来,让火力熏烤另一面。感觉熟了,父亲就放进事先切好的青辣椒和西红柿,煮沸腾,然后就叫我们开饭。

玉米饭虽粗糙,但夹杂着香喷喷的筷子鱼吃着,一次我都要吃上三大碗。母亲会一边吃,一边向我们传播孝顺思想:香的是鱼辣子,亲的是娘老子。这时,父亲就会发怒,道:亲的难道不是爷老子吗?

如果还想吃虾米,用熏烤筷子鱼的方法烹调小虾。只不过灰白色变成了红色,味道和筷子鱼不相上下,但我还是喜欢筷子鱼。

怪哉,即使穷的连油都吃不起了,人们也不会抓黄鳝和泥鳅来吃,现想起来,可能是大人们因为没有油的缘故,做起黄鳝来怕腥,所以不让我们去捉黄鳝泥鳅。不准带回家,那我们就在外面做。将黄鳝泥鳅剖好,放些盐,用树叶包住,烧一堆火烤熟,大家就津津有味地吃着。那美味,现在想起来也是奢侈的行为!

还有一种野味,父母允许可以抓的,那就是田鸡。虽说是鸡,其实不像鸡,而是青蛙一样的动物。只要家中老年人和孩子生病,父亲就会蒸田鸡来补身体。清甜鲜美的味道,我至今难忘。

其时农村的野味并不只是水生动物,还有一种蛋也非常好吃,那就是秧鸡蛋。个头没有鸡蛋大,但味道却比鸡蛋好吃的多,父母去薅秧,天天都会端来十几枚,然后用红辣椒面加盐一起做搅团吃,有了这些无可比拟的美食补充能量,我们在一天天长大。感谢父母亲们的无私奉献!

蔬菜方面,几十年来,种类改变的不多,但味道却改变了不少。那时的窝鸡菜,洗干净后,可以直接蘸着酱油辣椒面吃,味道香脆,而今再怎么吃,也吃不出原来的味道了。白菜不加油烹调,煮出来的汤汁有股甜味,现在的,放油放肉,味道索然无味。真的思念那时的食品啊!

虽然现在有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田鸡、秧鸡之类的食品不再进入餐桌上,但特殊岁月里特殊的美味的确让人难以忘怀。生产队过来的人,也就是因为有许多额外的蛋白质营养才健康活到现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是大自然在关键时刻给与了人类无与伦比的财富。而今,人类破坏了大自然的规律,明晃晃的水田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村周边的树林荡然无存,河溪干涸的不见水滴,那成群结队的鱼虾永远再也看不见他们的影子。

永别了,无与伦比的美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9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