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从不动用关系网,视官兵如己出妈妈主

发布时间:2023/3/27 3:07:03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将领,钟期光长期从事军队的政治工作,曾担任红过十六师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因为他对战友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被官兵们誉为“妈妈主任”。

钟期光是湖南省平江县人,年1月2日生于平江县三市镇白湖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钟期光是在年加入的中国国民党,两年后中学毕业到小学教书,办农民夜校,几级投身农民运动。

但就在他积极参加革命的时候,不幸被人陷害,马日事变种,钟期光因为在打击土豪中表现突出,土豪对他怀恨在心,便有意诬控他“宣传共产、私擅捕杀”,被悬赏通缉。

他没有向黑恶势力低头,毅然决然的在年加入了湖南工农义勇军平江第一大队,秋收起义就是他正式参加的第一个运动。

因为个人领导能力突出被派回到平江,发展游击武装运动和布置地方工作,因为功绩显著,接连被任命为任平江县的东乡游击队代表、平江县委组织部长、铜鼓县委宣传部长,以及县苏维埃政府的教育部长。

随后的两次运动,让他更加地坚定了革命道路。分别是协助罗纳川,组织领导了平江两次农民“扑城”,成功摧毁了国民党的一些基层政权,以及护送滕代远前往平江县城,同彭德怀、邓萍等发动平江起义。

年7月的钟期光任红五军秘书长,组织攻占长沙的斗争。在成功攻克长沙后,被当即任命为中共长沙市委秘书长。年后,钟期光的仕途平步青云,接连担任湘鄂赣省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省保卫分局侦察部长、省委秘书长、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艰难的长征的开始并没有击退钟期光革命的热情,他亲身参与领导了红十六师,进行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钟期光面对敌人时毫不退缩,勇往直前,成功将其击退,他不畏敌人的斗争精神使得敌人闻风丧胆,成为湘鄂赣边红军的“五巨头”之一。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钟期光再次投入到战争中。他再一次率部奔赴皖南抗日前线。

钟期光与粟裕可谓是同甘共苦的好搭档,在由粟裕任司令员、他任政治部主任的抗日先遣支队中,二人默契配合,连连告捷。粟裕当时机智勇敢地插入江南敌后,看准时机果断完成了战略侦察和发动群众的任务,取得了韦岗初战的胜利。

为接下来的陈毅率部开辟茅山根据地铺平了道路。此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苏北指挥部、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之后联合陈毅、粟裕一同主持部队的政治工作。

“妈妈主任”一向视自己的士兵为己出,钟期光对于真正的人才更是爱惜有加,他希望自己的兵能够学有所长,并将自己的才能报效给祖国,他努力积聚人才、争取人心,将人才的培养作为抗日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更是“妈妈主任”以人为本的体现。

他深知“老人”是抗战斗争的灵魂,他坚定地依靠老红军干,让大家学习老红军身上坚韧不拔的品格,邀请老红军在军队中讲述自己长征路上的故事,从而克服掉部队中的浮躁的习气、山头主义和军阀残余等不良思想,以此来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侵略者。

同时利用钟期光借助部队靠近宁沪杭发达文化的有利地理条件,他大力宣传抗日精神,积极吸收有志青年和知识分子的入伍,从而有效提高了抗日队伍的整体素质。

期间钟期光命人组成宣传队伍,发动敌后群众,鼓动大家积极投身于抗日战斗中。抗日期间,他的后勤工作也做了不少,比如协助陈毅做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到了大量的爱国人士,不断壮大着抗日队伍。虽然是作为一名将领,但是也让身在军中的年轻士兵们感受到了他“母亲般”地关心与照顾。

第一时间去了解战士们在生活上的需要,只要是他能做到的,一定会满足战士们的要求,并且在思想上他也急于了战士们深切的关怀与慰问,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赢得了“好主任”、“妈妈主任”、“我们的钟主任”等美称。

钟期光不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更是军中的一剂“强心剂”,就在解放战争的前夕,国民党的百万军队来势凶猛,面对敌人的强势进攻,如何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是整个军队必须重视起来的重要工作。而钟期光作为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他深知在军队中开展有效运动可以集聚士气的重要性,便组织开展了所属师团的“功劳运动”,并且被作为“政治工作范例”之一,在全野战军推广。

之后在延安《解放日报》中被称赞为“人民自卫战争中的一个创举”。随后他又进一步总结经验,做成了详细的回报总结,以便日后再次开展类似运动能够更加完善,使之成为激励指战员们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

但是一次战役之后,部队竟然出现了消极“报销”的思想,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全军刚刚建立起来的士气与战斗力。他应对自如,结合上次“立功运动”以及一师九团类似的经验推广出一套“评定伤亡”的措施,也就是通过有效提高自身的战术水平以此来减少伤亡,保存住我们军队的核心实力,来对抗敌人的不断进攻。

他主张在军队要“以人为本”,政治工作不能够一味地强调军功的重要性。他主张我国人民军队真正的生命现以及主心骨应该是将政治工作中的战斗性、创造性和知人善任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部队指挥员的整体素质和全体战士的战斗能力与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教育事业上的发展钟期光也是颇有一番作为。被称作华东军事政治大学以及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学府——南京军事学院,它的创立和钟期光有着十分渊源的关系。钟期光在这所学校先后担任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以及政委。

他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的作风一直为后人所称赞。坚定主张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基础上建设出最高水平的现代国防,并且教导学生要努力学习先进军事科学知识,切勿不可脱离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

在用人方面钟期光一向坚持选调干部必须“选贤任能”,他精心组建起了学院领导机关和战役、战术等50个教授会,后来又陆续建成基本系、情报系、高级速成系、上级速成系、政治速成系和海军系、空军系、炮兵系、装甲兵系、高级函授系、战役系、化学兵系等12个学员系,招收中、高级干部学员余人。

他不仅紧对抓组织的建设,又十分注重全军思想上的建设,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还重视文化预科教育,使大家掌握学习军事科学知识的“钥匙”。毛泽东曾意味深长地说:“延安有个清凉山,南京有个紫金山。”就是强调了南京军事学院的地位,更是将其比做延安抗大,说明这座学院对于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军事队伍将会发挥出重要的贡献。

钟期光的在军队中重情重义也是大家把他称作“妈妈主任”的重要原因,在年的一个春天,作为苏中军区纵队的三连司王新民,因为非法占用公款几十元被当作了当时“整风”运动的活靶子。

当时整风运动的开展正在劲头上,在纵队党委的研究之后,一致认为王新民当过伪军,并且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后仍恶习不改,为了大举支持当时的“整风”运动,准备杀一儆百,立刻决定执行枪决。

该纵队在上报材料同时也在准备着开大会批斗。当时工作在军区政治部的钟期光知道这个消息后,随即带领一行人从三仓赶到留城。到达留城之后,他召集大家紧急再开一次纵队党委会。

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贪污几十元就杀头,这样草率定罪实在是太严重了,更不能凭借‘整风’运动肆意妄为。一个20多岁的人路还很长,要给他改造转变的机会。并且每个人的转变都不会是在一瞬间,总得有一个过渡,有的人慢,有的人快,但是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同志有信心,要相信我们能把人改造好。总归是人多才能把革命搞下去!”

听到这番话之后,大家低头沉默了许久,更是被钟期光的这番话打动了,最后纵队党委决定收回成命,只给王新民记大过处分。经历这件事之后的王新民进步迅速,在年底打兖州时冲锋在前,勇往直前,立下战功。后来,他因为负伤,复员回到江苏如东县,一直保持革命军人本色,多次被评为省、市荣誉军人模范。

还有一件事,在年的一个夏天,当时正值揭发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高潮。钟期光的一个手下疑似与胡风有“勾结”,这天他将炮兵系的主任高存信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心平静气地询问道:“你认识一个叫阿垅的人吗?”

高存信沉默了良久之后,回答道:“不认识。”钟期光起初有些惊讶,但是又觉得高存信是不是有所顾虑,为了打消他的顾虑,钟期光解释道:“他还有一个名字叫陈守梅。”

高存信好像反应了过来,回答道:“这么说我就知道是谁了。”钟期光一听点头微笑,带着商量的口吻说道:“那请你给我讲讲他的情况吧。”高存信很坦率地开始陈述:“其实陈守梅原来是黄埔军校第十期步兵队的,他和我们炮兵队的楼际林、卢福宁是浙江的老乡。卢福宁的书桌就在我的前方,所以陈守梅经常来看望他们,所以跟我也自然而然认识了。但是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我和他就没有再联系了。直到年陈守梅到延安抗大学习,我们才见上了面。我记得他曾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南京血祭》,这主要为批判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罪行。自此就没有再联系过。”

钟期光听完高存信的阐述之后,思考片刻后,说:“有人写信揭发你与胡风分子阿垅是亲密伙伴。刚才你说的情况和我们调查的材料没有任何出入,一般同学关系当然不算问题!讲清楚就好了,千万不要有包袱,把咱们炮兵系的各项工作搞好就行了!”

钟期光这一番话让高存信彻底松了一口气,他不禁热泪盈眶。其实在两人谈话之前,钟期光早已亲自赶到公安部翻阅了有关胡风、陈守梅的案卷,又派人千里迢迢找到楼际林、卢福宁等人进行调查问话,终于通过多渠道证实了高存信与陈守梅、胡风没有任何牵联,促使高存信免遭了政治诬陷。

年12月,任军事科学院副政委兼战史研究部部长,在叶剑英院长兼政委领导下,负责编汇以中国解放军各项条例和战争史为重点的学术活动的工作。基于当时的国内形势,他鲜明地主张“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单纯引用语录”,“学习毛泽东思想要与创造相结合”,“不要光是马恩列斯怎么说,毛泽东怎么说,还要看你怎么说”。

在学术思想上,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研究战史要尊重历史事实。“文革”中受到错误批斗。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到彻底地平反,得以恢复名誉。

年的3月,钟期光妹妹钟蕴芹的孙子汪耀华,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北京看望钟期光。钟期光开心地说:“你们来得很好,我正想了解一下家乡的近况。”说着还将孩子抱在怀内,满脸慈爱地问,“咱们家里还吃不吃红薯和薯丝饭了呀?”汪耀华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已经很少吃了。”

钟期光听后十分高兴,说:“那就不错,这是好的大变化。当年的我们在黄金洞的时候连红薯拌辣椒都很难吃到,但上红军战士们都很开心乐,仍然情绪高涨。”并问当时在场的老红军李平少将:“还记得年秋到汪家‘化缘’吗?”李平将军站起来紧紧握着汪耀华的手:“你家祖母与钟老一样厚道,没等进门就赶忙将借来的腊肉和泥鳅给了我们。”

汪耀华这次来看望钟期光,是他的哥哥棣华要求钟期光写个字条解决国家粮。钟期光知道后打趣道:“你家祖辈多次出生入死给红军筹粮,希望我的字条能帮到你们筹粮!”字条是这样写的:“平江县人民政府:浯口镇国家教师汪棣华是汪希范烈士后代,妻子李美英身体较弱,耕田种地确实存在困难,孩子汪艳震、汪高建皆是农村户口,请你们按有关政策,给予一定的照顾。钟期光年3月10日。”

第二天,他对汪耀华说道:“其实我昨夜反复思考后,还是认为字条的内容在有些地方不妥,你还是先退给我,我争取明年回到家乡后,向政府领导亲自请示为好。”汪耀华笑说:“将军字条既出,驷马难追!”“老朽过而能改,善莫大焉!”“60块银元换不回一张纸条……”汪耀华说完,突然发现钟期光的脸色沉重,眼眶也有些湿润,连忙拿出字条还给了他,事后后悔因为自己的失言冲撞了病中的舅爷,愧疚之情难以言表。

在年的钟期光八十大寿上。三子钟德鲁在年入伍,至今还是副团职,但是自己的同期却高出自己一两级。钟德鲁看父亲大寿开心,就请他能否向自己当年的部下、还有单位的领导说一下,希望在职务的问题上加以照顾。但是没等钟德鲁将话说完,钟期光立刻在饭桌上怒气冲天,大声呵斥道:“前途的事情你只能靠你自己去争取,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坚决不能搞这些旁门左道,我今天就警告你,以后绝不能打着我的旗号搞这些名堂。”

不替自己的孩子铺路搭桥,是钟期光家一条不成文的“家规”。钟期光有七个子女,除了女儿钟德宁在北京工作外,其余的都严格按照规定插队下乡,或者参军入伍,有的子女还到了北大荒落户。之后也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有的因为复员,有的则是通过考试进入大学才回到了北京,没有一个依靠过钟期光的权势,钟家子女一直谨记钟期光的教导。

年5月22日,钟期光在北京病逝,终年83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8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