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形状 >> 用自然教育,妈妈陪娃做五种有趣游戏,触发
文
小书虫妈妈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回想起小时候在农村,好玩的东西真的多。如:到田里捉泥鳅,下河抓鱼摸虾,爬树摘山果!在丰收的季节,去瓜田里摘西瓜,去果园里摘葡萄,到红薯地里挖红薯、烤红薯,真的太开心!
也许是从小在大自然中磨炼,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意志坚强,适应环境变化很强。而作为温室花朵的一代,他们缺乏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成长会怎样呢?
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发展,孩子被电子产品“捆绑”在沙发和床上,离大自然越来越远,有的甚至患上了“自然缺失症”。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她的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了“自然缺失症”的概念:指的是现在的孩童到户外,田间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进而导致了一系列身心方面的问题,比如容易造成压力过大,注意力涣散,对自然有所误解,对植物,动物缺乏一定的同情心等。
当了妈妈后,我很重视孩子们的自然教育。什么是自然教育?简单地说:让孩子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从而启发他们的创造力,熏陶他们的艺术灵感,呵护他们健康的成长。
教育专家认为:自然教育不单单只是关于自然的教育,让孩子只停留在了解自然、关爱自然的表面,而是能让孩子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丰富与美好,让智力、情感、意志在自然的环境中逐渐完善。
那么,自然教育怎么做呢?
蒙台梭利认为,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让大自然来培养孩子,是一种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在自然教育中,我陪娃做了很多有趣的游戏。经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打开“五感”。训练他们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尤其在早期教育阶段,是极为重要的一课。这关乎孩子的生理、语言、智力等方面的发展。
下面,分享我用5个自然游戏,触发孩子的敏锐的“五感”,让孩子对大自然感兴趣、充满好奇心。
看一看。周末或假期,我会带孩子们去公园,观察各种树木的形状、叶片的形状,颜色,叶脉的清晰,引发孩子主动去思考关于大自然的奇妙现象。
天气好的时候,我会带孩子们回乡下,观看大自然夜晚的自然奇观,有星星、有月亮、有萤火虫……把看到了奇观记录下来。在看的过程中,孩子就会自发去思考这些问题,为孩子的想象力打下一定基础。
听一听。春天来了,许多小动物会在大自然里嬉戏,我会选择天气的日子,带孩子们到野外,去聆听小动物们最动听的歌声。
让孩子聆听不同动物的声音,辨别动物的种类。不同的动物都有自己特有的声音,而听的这个过程,就是为了让孩子了解到物种多样性,引发对于“自然之声”的思考,一切自然之声都是美妙的。
闻一闻。我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探险,每次都会在大自然中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孩子用鼻子去闻闻,自然的气味到底是怎样的呢?是无味的,是香的,还是臭的,进一步引发思考,自然中不同的物种为什么会散发出不一样的气味。
“做一做,摸一摸”是感知自然中最容易的方法。比如:我会带孩子用泥巴做“美食”,感受黏黏、软软的泥巴在手中做出不同形状的食物。
比如:我会在公园,给孩子摸一摸各种树叶,细细体会不同树叶的手感,去思考,有的叶子上长着锋利的锯齿,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我们生活中又有哪些东西是通过自然提供给我们的创意去做的。
尝一尝,感知舌尖上自然的味道。比如:我带孩子去果园,搞不同的果子尝一尝,苹果是甜的、桔子是酸的。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味道?这些食物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
小书虫妈妈认为,大自然就是一本活教材,当孩子身处自然中,去感受自然,自然就会教会他所需要的一切知识。#COP15孩子与自然同行#
小书虫妈妈,育婴师,二胎妈妈,与您分享育儿小知识、喂养知识、读书心得,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给小书虫妈妈点赞并且分享给身边更多需要的人,谢谢支持。(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