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习性 >> 我姥姥今年96岁,经历3个男人,生过4个
导语:我姥姥今年96岁,一生经历过3个男人,生过4个孩子,夭折1个,开刀数次,透析N次,你要问我姥姥的长寿秘诀,无非就是四个字:“宽容、坚忍”。
作为年出生的姥姥,年轻的时候家庭条件不错,父亲是传教士,家里面一堆女孩子,都识字,而且,还都没有裹脚。
应该说,姥姥小时候,是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父母开明的家庭中。
但是,从小受洗礼的她,信了一辈子的主耶稣,也没能摆脱成年后无尽的灾难和折磨。
01一、姥姥的第一个男人:始终是个谜,但是她的第一个儿子还未满月就夭折了。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这个秘密是姥姥84岁时候,因为慢性肾衰竭被透析快撑不住的时候,悄悄地对我妈说的。
准确地说,她感觉自己可能撑不住这关了,于是选择我妈作为忏悔对象,而忏悔的最后一个秘密。
姥姥当时意识都不清醒了,但是嘴里面喊着小舅的名字。
我妈当时就说,你小儿子已经回家休息了,明天才能赶过来!
可是姥姥深吸一口气,悄悄地说,这个名字其实是她生的第一个儿子起的,只不过后来夭折了,后来这个名字对于她来说,有更深的意义,所以就拿来给小儿子用了。
我妈那个时候接着问,那谁是孩子的爸爸?
我姥姥当时神情恍惚,估计是昏迷中看到了第一个孩子,并没有回答我妈的问题。
02生下了我妈这个遗腹子。
这个男人是一个负责人,有一次在接头中,被叛徒出卖了,接着一帮敌人就去抓他。
他骑着马一边跑,一边单枪和敌人对S射,结果心脏中枪,跑回家的时候,只剩下一口气了,吐出一大口鲜x,就死在了姥姥的怀里。
等安葬了这个男人后,姥姥才发现怀孕了,后来生下一个女孩,就是我妈。
03三、姥姥的第三个男人是个教书匠,生下了我小姨和小舅。
这个男人没啥优点,好吃懒做,假装斯文,我从小到大对这个姥爷没啥好感。
从小,我姥爷都是搞特殊化。
60年代,大家都吃不饱饭,都得保证姥爷一天一包烟不能断,一天两个鸡蛋白不能断(不吃鸡蛋黄,怕胆固醇),平时都是开小灶,什么乌龟、黄鳝、泥鳅整天补(那个年代还没有人吃这些东西)。
我印象最深的是,姥爷经常吃饭吃一半的时候,对我姥姥说:“我吃饱了,你吃吧”,然后把自己碗里的剩饭,一股脑儿地倒在我姥姥的碗里!
我小姨、小舅都看不下去了,更何况是我妈!
04姥姥一辈子就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吃完老的剩饭,吃小的剩饭!
记得60年代,那个时候吃山芋秧子充饥,姥姥把白米熬成粥给我妈喝,我妈喝不完,就偷偷地倒掉,结果被我姥姥一顿胖揍,娘儿俩抱着一起哭。
姥姥是个小学教师,一个月工资不过几块钱,每当开学的时候,有学生交不起学费,家长就拉来一车南瓜,充当学费。
姥姥就收下南瓜,用自己的工资给学生交学费,以至于我妈现在看见南瓜都想吐,连续吃好几个月南瓜,实在太难以忍受了。
05姥姥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养生活动,她的活动场地就是灶台。
冬天的时候,每天早上五点半起来,然后给姥爷冲一杯麦乳精或者鸡蛋茶,然后出去捡柴火,因为一个晚上了,外面可能掉了很多落叶,干树叶是很好的烧锅材料。
那个年代,干树叶是要靠“抢”的,如果你起晚了,干树叶都被别人捡走了。
家里面的孩子比较多,我姥爷头前带的一个男孩子(我大舅),我姥姥头前带的一个女孩子(我妈),我小姨、小舅都得吃饭!
姥爷得吃营养餐,还得吃在孩子前面,不能让孩子看见,因为家中的条件只能够我姥爷吃的。
我大舅和我妈是学生,早上得吃热乎的,营不营养管不了那么多了,差不多就得了!
我小姨、小舅得吃点糊糊,好消化就行。
然后等一大家子都吃完饭了,我姥姥就吃他们的剩饭。
然后是刷锅、洗碗。一天三顿,从和姥爷结婚,一直到姥爷76岁去世,我姥姥差不多过了40多年的“厨房生涯”。
06唯一能解释姥姥长寿的秘诀就是“宽容和坚忍”。
姥姥有文化,但是文化程度不高,每天最喜欢看的书,就是新华字典,最喜欢写的字,就是“宽容”。
我曾经问过姥姥,为什么要写“宽容”两个字,姥姥笑着说“宽容是一种美德”。
姥姥受委屈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忍着,从来、从来不发作。
我老婆曾经送给姥姥一个小收音机,就是那种里面都是“教堂歌曲”的MP3,我姥姥高兴坏了,整天爱不释手,抱着听。
后来耳朵听力下降了,她也会把声音调大了,耳朵靠近听筒听。
姥姥每周都要去做礼拜,远的步行十公里都得去,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去。
姥姥每周都要做功课,就是那种主耶稣什么时候受难的,什么时候说了什么话,之类的。
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还要翻阅《圣经》去弄明白。
后记:
姥姥非常渴望将来能到天堂,每当谈起天堂,她的脸上就洋溢着向往和幸福。
每次吃饭的时候,全家人都动筷子了,就姥姥不动,她得把手放在胸口,祷告一下,才肯吃饭。
姥姥现在96岁了,现在脑子也糊涂了,你管不怎么问,她只是反复地说三句话“你来了啊”?,然后是“吃饭了吗”?最后一句是“都是主恩赐的”。
看着姥姥,我感觉到是中国劳动妇女的一个缩影,在家庭里面受气,在社会里面受排挤,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宽容和坚忍”。
一辈子行善的老人,当年交不起学费的学生,现在都五六十岁了,教师节还经常去看看她。
我希望姥姥能活到岁,然后我们能听到姥姥很认真地讲着一个不变的故事:“从前,有个以色列人,叫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