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习性 >> 巴暘随笔故乡散忆11钓鱼篇之
泥鳅也喜欢往罐头瓶里钻,这种家伙全身黏兮兮的,滑不溜秋,很难抓住,通常是直接把它倒到水盆里。在家乡,相传泥鳅的血具有止血的效果,所以捉泥鳅不只是为了吃,还经常要收集它的血,收集方法的很简单,拿一张纸或者一块干净的布,平铺开,用小刀在泥鳅的颈部划个口,一手捏着它的尾巴,把它倒着提溜起来,一手从尾部顺着身子一路捋下来,直到开口处,血就会一滴滴的滴到下面的纸或者布上,趁血还未干,将它在纸或布上涂匀,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一张有止血作用的大号创可贴就做成了,谁要是不小心划破了手,就从上面剪下一小块,敷在伤口处,用细线包扎起来,伤口很快就会好了。
泥鳅在坑底的淤泥里生长,比其它种类的鱼腥味更重,并不是一种好吃的鱼儿,记忆中,儿时捉的泥鳅虽多,但也不常吃。很多时候,捉了泥鳅就是为了采集它的血,而采了血的泥鳅大都就直接扔给鸡或鸭吃了。偶尔也有做来吃的,那就把它宰成小段,伴着青辣椒段和豆豉爆炒,以去除其浓厚的腥味。吃起来也以辣味和豆豉的酱味为重,完全没有其他鱼类的鲜美味道了。
有时还会钓到一种身形类似鲶鱼的鱼儿,但比鲶鱼小的多,身体颜色比鲶鱼偏黄,略有暗黑色斑块,除了长须,还长有两根硬刺,小伙伴们叫这种鱼为“戈亚”。村里的小孩儿一度谈“戈亚”而色变,不知道是从哪儿听到的,说这种鱼儿有毒,特别是它的刺,更是剧毒无比,千万不能被它扎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想起来是有点危言耸听,不过那时小孩子听到什么就是什么,如果钓到这种鱼儿,一定要小心翼翼的把它从鱼钩上卸下来,扔到坑里或河里。在水里摸鱼,也最怕被“戈亚”扎到,有时正在摸着,有小伙伴突然一惊:“哎哟,被戈亚扎了一下”,通常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嬉笑着脸说的,那是和大伙儿开开玩笑,放松放松,逗大家一笑;还有一种就是一本正经严肃地说的,那多半是被水下的水草、芦苇或者树枝之类的扎了一下,鉴于戈亚的“赫赫声名”,条件反射地就想到了它,只不过是自己吓唬自己罢了,提心吊胆了几天,发现没有事儿,也就释怀了。
至于真的被戈亚扎到,那就是小概率事件了,戈亚这种鱼,在我们那里很稀少,被它在水下扎到那就更小概率了,即使很“不幸”的真的被戈亚扎到,也没啥大不了的事儿,因为这种鱼本身不仅没啥毒,而且还是一种美味,只是它的刺,倒是微有毒性,被它扎到就大概像被蜜蜂蛰了一下,有疼痛感,还可能有微肿,过一两天就没事了。
“戈亚”,是我们那里的俗称,在四川,叫做黄辣丁,在南方的很多地区,叫做黄骨鱼,它的美味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作者巴暘,“巴暘的精神家园”所载文章均为巴暘的原创作品,感谢阅读,欢迎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