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稻田里的水中之参泥鳅

发布时间:2023/1/12 14:23:08   

春暖花开之际,泥鳅便出现在农村大大小小的稻田里,其身细长而圆,鳞小青黑,目小而黑,浑身粘液,难以抓握。

这是大多数人对泥鳅这个生活在稻田里里的小家伙最直观的的看法。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国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即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

泥鳅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高蛋白低脂肪,含一种类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人体抗血管衰老,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鳅和豆腐同烹,具很好的进补和食疗功用。

现在的泥鳅大多数是养殖的,而且价格较贵,不像以前的农村,插秧过后,田里满是这种滑不溜秋的东西,但是农民大多数不会吃它。反而会打药杀灭,防止它破坏庄稼。

泥鳅天生会打洞,跟黄鳝有得一拼,但是由于化肥、农药在稻田里的使用,现在的稻田里已经看不到泥鳅的身影了。这说明泥鳅对水质的要求极高,如果你现在在田里还能看到泥鳅,那恭喜你,你们那里的水体环境一定很好。

《捉泥鳅》这首歌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

相信大家一定都被这首带到了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里的泥鳅也像歌里那样美好,小编很喜欢吃泥鳅,虽然现在大多数的农田里已经找不到这小东西了,但它并没有消失,在市场上还是可以买得到,虽然有点贵!

咳咳,有点扯远了......

泥鳅是温水性鱼类,生活的适宜水温为20-30℃,当水温在30℃以上时,白天钻入泥土栖息,冬季水温降到5℃以下时,开始冬眠。冬眠期不摄食、活动少、依靠少量的水分,来维持生命。

泥鳅视力很差,它们的眼睛很小,因为大量时间都在泥里生活,所以对视力的要求很小。它主要靠长在嘴边的胡须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寻找食物和辨别方向,另外它们的胡须还是它们的味觉感知器,可以说集众多功能与一身。

让我们没想的是泥鳅除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独特的肠呼吸。当天气闷热,水中氧气不足时,泥鳅会上浮到水面进行呼吸。并把废气通过肛门排出。

这一点可以说非常独特,怪不得可以在泥中生活,原来是有绝活......大家认为泥鳅怎么样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不管是你有独特的烹煮方法,还是小时候捉泥鳅的趣事,都可以与大家讨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8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