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半个世纪前的童趣一段戽鱼的往事

发布时间:2022/11/11 19:30:05   

那是年夏天的事情,觉得有趣,就将其记录下来,给大家分享。特别是不知道戽鱼这回事的人,了解一下也有味道。

那时候,我们家住在月田(地名)新县城城建指挥部小楼后面。我们住的是一排简陋的两层楼房,里面住着指挥部及县直单位的干部家属。

说其简陋,是房子除框架是杉木之外,所有的墙都是竹篾编成,外面糊着泥巴和石灰。

房子西头不远处有一棵不知名的歪脖子树,稀疏的树冠能盖住树下面半个大水坑。穿过水坑的是一条小溪,宽不足一丈,长至多只有五、六里,但常年流水潺潺。那年天大旱,小溪将要断流,树下的大水坑变小了许多。

当时,哥哥初中刚毕业,我读完初一年级也放了暑假。是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大水坑,他判断,这个大水坑一定有鱼可捉。

那年头,机关干部住房都是那么差,吃食可想而知。家家户户日子都过得紧巴巴,一个月也难见到几回荤腥。于是,哥哥决定要到坑里捉些鱼来解解馋。

到坑里捉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坑里水深过膝,鱼又是活动的,仅凭两只手是抓不到的。

但是,这事难不倒哥哥。他对我说,我们把水戽干了,鱼就抓得到。

午饭后,他找来了三、四个邻居小伙伴帮忙,让各人从家里拿来锄头、水桶、脸盆。

在他的指挥下,一场热闹的戽鱼开始了。

大家挖泥巴的挖泥巴,搬石头的搬石头,抱稻草的抱稻草,很快就在水坑的上游和下游筑起了两条拦水坝。上游的坝防止进水,下游的坝防止戽出去的水倒灌。为了防止水坝漏水,还从水边抠一些夾带着水草草根的泥巴堵漏。

哥哥一声号令,大家轮流站在下游的水坝内侧,用水桶、面盆迅速地往外戽水。因为我们必须在上游的水坝漫水之前,将水坑里的水戽干或基本戽干,才能捉到鱼,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大家忙乎了一阵,很快坑里的水位下降到了腿肚子下面,这时,上游的水位也达到了水坝的一多半。

哥哥见时间紧迫,立即吩咐大家停止戽水,全部下到水坑去把水搅浑。

大家纷纷跳进坑里,用两脚在水底下拼命搅。一群孩子嘻嘻哈哈,将坑里的水被搅得稀里哗啦,坑底翻起了团团泥浆。鱼们受不了啦,首先是一条条餐鱼浮出了水面,随后是一只只鲫鱼冒出了脑袋,唯有鲶鱼、黄丫角(黄颡鱼)躲在水下的石头缝里或树根底下的洞里不肯露面。

我和大家一道,很快把露头的餐鱼、鲫鱼抓了上来,装了差不多有半水桶。哥哥和几个有经验的大孩子又扑下身子到水底下去摸。一条条大大小小的鲶鱼、黄丫角被他们捉住,丢进水桶里,最大的两条鲶鱼足足有一尺多长。鲶鱼和黄丫角两个大家族就这样遭到了灭顶之灾。

这场面,完全印证了一句“搅浑水来好捉鱼”的俗语。

鱼捉得差不多了,我们又去水坑周边的烂泥巴里捉泥鳅和黄鳝。泥鳅和黄鳝身上滑溜溜,我是怎么捉也捉不到一条。哥哥他们可捉到不少,装了有大半个面盆。

“哗啦啦”,上游的来水漫过了水坝,紧接着,水坝垮了,水坑灌满了水,小溪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哥哥主持分鱼时,按照鱼的品种不同,以大鱼搭小鱼的方法,给每个人都分了大致相当的一份。

在金色的阳光下,一群孩子满头汗水提着水桶,端着面盆,扛着锄头,走在回家的路上,大家的两条泥巴腿都抬得蛮高。

这次戽鱼,我们还捉到了好几条珍贵的蓑衣鱼。它们约有两寸长,身上有花花绿绿的条纹,鱼鳞在阳光下能发出蓝绿宝石一样的光泽,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这种漂亮的观赏鱼。

回家后,我将分到的两条蓑衣鱼放在大口玻璃瓶里养着。看着鱼在绿绿的水草间游来游去,我时常犯傻,一看就是老半天。

戽鱼的场面,在我的故乡以往是常见的,现在,几乎见不到了。当年,只要戽鱼就能见得到的蓑衣鱼,如今硬是没再见到过。

年2月7日于南昌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诚谢)

作者:王彪

责编:毛秘李郎杰《白浪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1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