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天敌 >> 寻味三湘辣椒炒肉腊肉湘西酸肉和粉蒸肉
两千多年前,屈原漫步于湘江、沅水之畔,行走在古村、古镇之间,与湘菜不期而遇。
屈原是一位大诗人,也是一个“大吃货”——他在《楚辞》里,如此赞颂湘菜道: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nào)若芳些。”
意思就是说——哎呀,这湘菜啊,酸、甜、苦、辣、咸都有,真是五味俱全!炖在锅里的肥牛腱子,咕咕噜噜冒着香气,真是芳香无比!
尽显老饕(tāo)本色。
湘菜历史悠久,闻名天下——那么,就让我们跟着著名湘菜文化专家范命辉一起《寻味三湘》吧!
辣椒炒肉,又叫“农家小炒肉”。虽然它是一道寻常湘菜,却极受湖南人的欢迎,是一道百吃不厌的家常菜。
辣椒炒肉能否炒出味,贵在猪肉要新鲜,最好是选用当天杀的新鲜猪肉,以七分瘦、三分肥的为最佳。
切成薄片,入锅和辣椒一起爆炒,加入若干大蒜、香葱和酱油,翻炒几下,便可下盘。
但见辣椒清脆软嫩,猪肉鲜美多汁,香气四溢,极其勾人食欲,一口气连扒三碗饭,肚子都不觉得撑。
真的是人间美味!
腊肉是湖南人团圆饭上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几乎家家都会做。
湖南很多农村,都有养猪过年的习惯——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勤劳的湖南老乡就将年猪宰了,去毛、带皮、分块,放盐腌制一段时间,然后一块块悬在柴火灶台上。
一边煮饭做菜,一边熏制腊肉,可谓一举两得。
上好的腊肉,是用冷烟慢慢熏制出来的,可以放上很长的一段时间,肥肉油光透亮,瘦肉则外黑内红,肉质紧实。
关于腊肉,湖南流行一句口头禅:“三年的腊肉好待客。”
在饥饿的年代,很多湖南人最渴望的一件事,就是过年的时候,可以吃上一块腊肉。
上了岁数的人还记得,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做苦力活的人,喝上一碗盐水汤就来劲——如果能够吃上一块腊肉,那更不得了,浑身都是劲!
腊肉闻起来香,吃起来咸,让人起劲,回味无穷。聪明的湖南人,抓住腊肉这一特点,用腊肉与其他的食材搭配,或蒸、或炒、或煮、或炖、或煎。
比如,大蒜炒腊肉、冬笋炒腊肉、泥鳅焖腊肉、丝瓜炖腊肉,等等,随手所致,便成佳味。
不仅湖南人喜欢吃腊肉,很多外地人也喜欢吃。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这样写道:
“湖南的腊肉最出名……那一晚在湘潭朋友家中吃腊肉,宾主尽欢……此后在各处的餐馆吃炒腊肉,都不能和这一次的相比。”
足见腊肉魅力之大。
很多湘菜不仅辣,而且酸,尤其是湘西人,嗜酸如命,“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cuān)蹿”。
每每有客人到来,热情的湘西人会取出家里最好的食材,做成酸辣无比的美味相待——比如,酸肉、酸鸡、酸黄瓜、酸辣椒、酸萝卜等。
尤其是这湘西酸肉,更是湘菜一绝。
湘西酸肉制作方法很简单——先选用上好的猪肉肥膘(biāo),切成小块,然后用食盐、五香粉、花椒粉腌制几个小时。
再拌上颗粒状的玉米粉,最后放入瓦罐封存半个月,便宣告大功告成。
等到要食用的时候,我们把腌制的酸肉取出来,将裹在上面的玉米粉敲下来,炒成金黄色,搁在一边。
接着,将酸肉切成薄片,放入锅中,加上几勺茶油和若干红辣椒,和炒过的玉米粉一起爆炒,倒入肉汤焖干收汁,再撒把大蒜翻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
盘中的湘西酸肉色泽金黄,入口则酸中带辣,肥而不腻,既下饭,又下酒,余味浓浓在心头。
长沙立夏的时候有一个习俗:吃粉蒸肉。
据老一辈人说,这一天饱吃一顿粉蒸肉,热天就不会生痱子了。
粉蒸肉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男人吃了会变得强壮,女人吃了则更具风韵而不发胖。因为做蒸肉的米粉子里面放了粗粮,可以吸收油脂,百吃不腻。
粉蒸肉制作方法看似简单,其实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米粉子要适当粗一点,不要磨得太细,放入少量八角茴会更香。
制作粉蒸肉时,肉最好选用五花带皮肉,切成片,放入若干酱油、葱、姜、糖和盐,腌制半个小时,再拌上米粉子。
粉蒸肉就连“蒸”也是有学问的。先蒸至半熟,再取一小碗清水,放入少许酱油,均匀地喷在肉片上再蒸——这样蒸出来的粉蒸肉又鲜又香。
粉蒸肉不仅可以蒸着吃,还可以变着花样来吃。
我们将粉蒸肉蒸好以后,隔一天可以去池塘摘上几片荷叶,将粉蒸肉一包,回锅再蒸,这就是“荷叶粉蒸肉”。
用荷叶蒸出来的粉蒸肉,不仅更加软糯、香醇、酥烂,而且还透着荷叶的清香,满口流芳。
我们还可以把粉蒸肉放入新鲜的竹筒,一番蒸煮——竹筒的清香伴着五花肉蒸出来的热油透入米粉子里,更糯更香,吃了清火、祛湿热。
心思巧的湘西苗家人更绝——他们将刚转为红色的小南瓜去心,装入粉蒸肉再蒸,甜糯无比,酥到心头。
你还想出了什么制作粉蒸肉的新方法呢?
有人说湖南人心思细——您看,他们能把一道道简单的食材,做成那么精致、那么润口的湘菜,心思能不细吗?
(图片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