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繁衍 >> 古代闹饥荒的时候,老百姓为什么不捕鱼打猎
说时候,我最初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真是不可思议。我只好奇:怎么会有人问出如此愚蠢的问题呢?但转念一想,某种程度上倒也情有可原。所以,我还是认真回答一下吧。
可以很明确地说,古代闹饥荒的时候,老百姓是不会捕鱼打猎的。答案主要有两点,其一,没有鱼和猎物,即便有也打不到;其二,老百姓没力气,或者没工具去捕鱼打猎。
接下来,我详细说说这两点。
为什么没有鱼和猎物呢?因为被人抓光了。
其实,不用等到闹饥荒的时候,河里的鱼,天上的鸟,地下的兔子,都有人惦记着。这些东西,是很多人眼中的宝贝,因为不仅可以用来果腹,还可以换钱。
就在20年前,我们那里还经常有人买兔子皮、狗皮、牛皮甚至猪皮。所以,只要农闲的时候,有些人就会去逮野兔子,那个年代还有人捉野鸡。人们还会在河里下地笼子,可以捉到泥鳅、黄鳝、龙虾,甚至老鳖。
普通的鱼蟹,都是自己吃了。稍微好一点的大鱼、黄鳝之类,则可以到集市上卖了。当年还不讲究野生不野生的水产,所以价格可能不贵,但卖一块钱也是好的啊。
别说那个年代,就是今天,人们的日子已经很好了,河里也不会有多少鱼。平时的时候,就有人去钓鱼、放水捕鱼,甚至偷偷用电打鱼。而且,一年四季都是这样,河里能剩下的,只有鱼子鱼孙,一搾长的鱼都难有。
这年头生活已经很好了,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古代也必然这样,古人可不笨,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维持生活。
所以,只要河里有点鱼,必然就有人去打,而且为了防止被别人抢先,很多人暗中较劲。带来的结果就是,小草鱼、青蛙、趴地虎甚至河蚌、蜗牛,都被人捞的干干净净。
至于兔子、野鸡、鸟等,本身就很难捉。小鸟或许能用弹弓打,大鸟对人类警惕性很高,不太可能捉住。兔子和野鸡,很多人到处做陷阱、挖地洞,下夹子,也只能偶尔捉到一两只。
除非很多人一起围捕,或者带着几条大狼狗一起追,否则捉不到,毕竟人类速度比不上这些动物。
多年前,我看人抓过兔子和野鸡,没有好办法,就是硬追。几个人,几条狗,一直追野鸡或者兔子,直到这些动物累趴下,穿着粗气,口吐白沫。
试想一下,饥荒时代,老百姓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能这样去打猎吗?自己都没力气,怎么去做这些体力活儿?
如果比工具,那更是没法和有钱人比。
同样是我小时候,村里有人家里藏着气枪,或者别的枪,听说能打钢珠。用这样的枪去打鸟,比弹弓更快。但是,一般人可没有啊。
同样,古代老百姓没有枪,就是弓箭恐怕也没有。即便有,又有几个人是神箭手,能把鸟儿、兔子射中呢?箭术也要大量时间去练,老百姓可没有那个条件。
听我妈妈说过爷爷打猎的故事,也能说明打猎不容易。
我爷爷活着的话,今年快一百岁了。他年轻时经历了民国战乱,那时候吃不饱,他也会打猎,但是很少成功。
他没有什么工具,去猎捕大雁,都是趁着快天黑的时候。大雁警惕性很高,雁群中还有放哨的,他们在地上休息时,这个放哨的会一直留心观察,听到一点动静就叫,其他大雁也都会飞起来了。
爷爷很少能打中大雁,除非能做到一击必杀,否则就是大雁带伤逃跑,他也追不上,因为没力气,更没有耐性,当年也没有手电筒,黑灯瞎火的不好搜寻。
为何没力气呢?因为村里能吃的都吃光了,什么树根、草根、桑葚、榆钱树叶,统统都没有。河里没有鱼虾,地上没有鸡鸭,能吃的东西都被吃光了。他饿极了的时候,甚至找鸟粪,鸟粪里有没消化完的草籽或者粮食。
然而,鸟粪也很难找到,因为附近的鸟也被打死了,或者吓得不敢来了。
闹饥荒,知道什么叫闹饥荒吗?那是能吃的东西都没有了,才叫饥荒。就算河里有鱼蟹,地上有兔子,也早已吃光了,否则,还能叫闹饥荒吗?
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易子而食,老百姓刮树皮吃,到处捡柴禾烧……这叫闹饥荒。你问这个问题,跟晋惠帝那句“何不食肉糜”,没啥区别。
现在人生活好了,不了解那时候的悲惨,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问题。这也不能怪你们,毕竟环境不一样了。
前阵子《山海情》热播,电视剧再现了90年代西北地区闽宁镇摆脱贫穷的过程。不过,很多人看电视剧的时候,也在怀疑:那个年代真的有那么穷吗?
没经历过贫穷的人,确实很难想象贫穷。所以,大城市的孩子,分不清韭菜麦苗,不知道兔子毛驴,也就可想而知了。晋惠帝那句“老百姓没钱喝粥,为什么不吃肉”,也算可以理解,毕竟他从小也没接触过贫穷。
计算没经历过贫穷,网上搜一下“大饥荒”,看看老照片也能有所体会。那时候的人,普遍瘦小干瘪,眼神无光,衣衫褴褛,甚至说话都有气无力,都是因为饿。
所以,有时候我们看电视里,有些胖的人去演逃难的百姓,给人的感觉就很假。饥荒年代,恐怕只有富贵之家,才会有白白胖胖。所以古人大多以白胖为美,即便瘦也不是饥荒年代的那种瘦。
我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县城,大家种地为生,所以各处都能看到庄稼。就这样,我一高中同学也搞不懂小麦苗和韭菜怎么区分。
您说能怪他吗?当然不怪,他从小就干过农活,也没下过农田,甚至没看过麦田韭菜地,当然不知道二者区别。所以,问这个问题的人,也情有可原。
有些不知道真正的贫穷,就像我们不懂真正的富贵一样吧。(注:所有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