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杨之甜“下里街村建了个近平方米的农业科普基地,值得一看。”前几天安阳市召开“两会”,记者就被林州市一位人大代表“种草”。听了介绍,不禁心里嘀咕:村里的科普基地,听起来十分“高大上”,会不会只是“一个大棚稍加改造种些蔬菜”?1月10日,来到林州市姚村镇下里街村的现代化农业无土栽培科技研学科普基地,映入眼帘的一个用田七菜装扮的大型“菜篮子”,走在蓝色通道上,阳光从玻璃顶洒进来,温暖又明亮。往里走,火龙果、芭蕉、五彩椒、空中草莓、奶油生菜、巧克力番茄、拇指西瓜等“稀罕”蔬果让人目不暇接。“哇,花朵坐上了摩天轮,草莓坐上了跷跷板!”一名小游客在现场参观时忍不住感叹。只见五颜六色的长寿花悬挂在架子上缓缓上升,草莓在半空中荡来荡去。“这属于重力循环栽培系统,这种模式一来节省空间,二来可以根据时间的推移调整高度,让植物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基地技术员吕军芳介绍,这栋大棚占地平方米,房顶及四周全部由透明玻璃制成。基地划分为瓜果区、叶菜区、花卉区、中药区、科教研学讲堂展示区5个功能区。行走期间,罗马柱造型、抱柱造型、吊袋造型等40余种造型应有尽有,余种蔬果、中药材、花卉通过基质培、水培、气雾培等科技栽培模式展示,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一步一景,一目十株,随手就可以摘到香甜的菜叶、可口的瓜果。下里街村是林州市新晋的“网红村”。以前,该村因为没有产业,是姚村镇经济条件最弱的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终于找到了乡村振兴的路子,就是借村地处洹河源头的地理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下里街村党支部书记曹新奇说。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下里街村党支部多次到外地学习,回来后决定在村南低洼地发展莲藕、泥鳅等项目。年,村里进一步明晰了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思路,成立专业种植养殖合作社,发展水产种植养殖,种植蔬菜、水果、水稻,同时开发了以传统农耕为主题的研学旅游。年,为打造“五星”支部,该村聚焦“产业兴旺星”,采取“合作社+党支部+农户”模式,把农户的小块地入股到合作社,利用水资源优势发展田园综合体,建立4个基地发展合作经济、边角经济、营地经济、小吃经济;争取上级资金,建设智能大棚,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全力打造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去年下半年,他们又建起了玻璃温室,打造了现代化农业无土栽培科技研学科普基地,丰富了该村的产业业态。“让孩子们接触现代农业、了解新型栽培方法,很有必要。目前我们已经和多所学校签订研学合约,年这栋大棚保守收入在50万元以上。”曹新奇说,这还不够,他们要想方设法让村民收入更有保障。产业发展像一颗种子的成长,下里街村的村集体经济能否进一步壮大,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是摆在每一名村干部面前的必答题。返程时天色已暗,答案似乎写在村里的玻璃房、莲池里、水塘畔......(摄影郭荣)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