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潮新闻记者周林怡杨新立通讯员姚海良处暑节气,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只朱鹮趁着清晨的凉意,在人工搭建的滩涂环境中洗浴、觅食。它们来自浙江德清,于8月中旬乘坐“专车”迁居盐城。此次“跨省落户”,目的是进一步推进朱鹮南方种群重建。鸟儿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食物转换和野化训练后,将于9月份正式野化放归,安家于黄海之滨。许多人不知道,这种形似白鹭、赤面黄眼、充满灵性的鸟儿,曾因栖息地破坏和人为猎杀,一度全球仅剩7只。年,德清从陕西引入5对朱鹮开启人工繁育和种群重建工作,目前已形成全国最大的朱鹮人工繁育种群,共有只,其中野外种群只。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的朱鹮,怎样在德清实现种群重建?当地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呵护鸟儿繁衍?近日,记者走进浙江省朱鹮抢救保护基地,一探究竟。德清下渚湖湿地的朱鹮。 浙江省朱鹮抢救保护基地供图让朱鹮自由恋爱清晨5时许,浙江省朱鹮抢救保护基地饲养员袁李莹早早来到朱鹮笼舍内,开启一天的工作。核对数量、清扫地面、喂食——每只朱鹮的早餐是30克到40克左右、拌上维生素的牛肉末。到了下午2时,餐食则换成泥鳅。饲养员还要及时向地面泼水,降低笼内温度。这套流程,袁李莹已经坚持了5年多。朱鹮性格孤僻,并不亲人,但见到她却不会躲闪或惊飞,这是来自多年照护过程中人与鸟积累的信任。每年春夏之交,是朱鹮的繁育季。袁李莹除了日常的工作,还需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