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习性 >> 吃碗福建泥鳅,学会滑不溜秋地生活
泥鳅这种小鱼,不挑地理,远至新疆,东北都能生存。
野生泥鳅自然生长的地方,分布最多还是南方各省,特别是在福建,不同地市的食用习惯,都把泥鳅吃出口味各异的地方特色了。
来了福建,不找对一个地方,来一碗地道的泥鳅面,是对不起自己的胃的。
泥鳅的蛋白质比一般的淡水动物高,氨基酸也更高,因此泥鳅味道更鲜美。只要将土腥味处理得当,全国各地的人都喜欢吃。
哪里的泥鳅品质最好?
福建的山田就有一些自然生长的泥鳅,野生的泥鳅需要至少一年才足够大可以上市。
目前全省常见的养殖有泥鳅、大鳞副泥鳅、台湾泥鳅等。
台湾泥鳅本质上还是大鳞副泥鳅,只不过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育苗选种,因此这些种苗生长快,免疫力长,产量高,容易养殖,最大可以长到一斤重,而且三个月就可以上市。
虽然台湾泥鳅的肉感会差一些,但具有市场优势,渐渐地在很多地方取代了本地泥鳅。
如果是重庆一带吃泥鳅火锅的话,那只要这种大泥鳅就好,在麻辣的火锅汤水中一捞,肉多口感好。
如果是要吃一碗泥鳅面的话,追求那一种鲜美,那还是要南方本土的稻田泥鳅最好,特别生态养殖的稻田泥鳅,这些只有到一些山区市的乡镇中,才能品鉴得到正宗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
福建泥鳅的做法就有十几种,比较出名的就是宁德的泥鳅面或者三明的泥鳅粉。
主料在具体做法上流程都大同小异,都需要将野生泥鳅静养几天吐尽泥沙。
在汤汁的做法上也雷同,用酒糟、香料等炒香去土腥味,然后加入活泥鳅用文火用长时间炖烂,这样做成的汤汁鲜香甜美。
至于配料,那就因人而异了。
用汤汁煮上面、粉、薯条等主食,辅以当地特色的酱、鸡蛋、香菜等配料。
那就是家乡的味道。
福建的泥鳅销往哪里
福建的泥鳅大部分都进入了福建人的口腹中。
其中,大部分是在国内出售,其他的主要是出口到海外的一些华人餐馆。
福建省平均十个人当中就有四个人是在国外生活,福建人在海外的华人中有将近二千万。
福建人遵祖训,思乡情重,远在他乡,通过食物找回此许青春的记忆是最好的方法。
虽然国外也有泥鳅,但是煮出来的却不是那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