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习性 >>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人在草木间
据唐代陆羽的《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据说为了百姓消灾祛病,神农帝用他水晶般透明的肚子,亲尝百草定药性,当他尝到一种常绿树嫩叶时,发现它居然在肚子里到处流动检查洗涤,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经过演变人们又把"查"叫成了"茶"。而这片小小的绿叶,与人类邂逅之后,便相携着走上了漫慢时光之旅。
一部意境优美央视出品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就用镜头娓娓道来了“茶”如其字,人在草木间的禅意相联。
第一集《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溯源
布朗族坐落在云南南部的原始森林中,这里是古老物种的天堂,最早的茶树就生长在这片森林里,经过山野之气的洗涤,成了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料。初喝苦涩但回甘迅猛,唇齿间很快充盈甜香。布朗族的族人们相信他们就是茶神的子孙,他们有自己的茶文化,相信茶魂会守护他们的茶园,感恩于先祖的恩赐,每每春茶之末都会举行盛大的茶祖节欢度,而四年一次的大祭,更是他们的隆重大典,整个族人都会拿出最好的新茶供奉茶祖帕哎冷,到山顶呼唤所有的茶魂回来欢度。“只有明确的知道自己是怎么生下来的,是怎么长大的,要怎么回报自己的先辈,这样做人才有意义。”是他们最质朴的心愿。
种类
随着时间的更替,这些西南地区的古茶树,一路向东南绵延而去。逐渐演化为易于采摘和管理的小叶种灌木。经国人的巧手,将这片这片鲜嫩芽叶的苦涩调理成了千变万化的甜与香,并演化成了六大茶类:
龙井茶(绿茶)
来自意大利的唐云,非常喜欢中国的茶文化,更是独爱龙井,为此,每年春天茶季,都会从北京直奔杭州,借宿于茶农家体验采茶的甘苦和品尝最新鲜的新茶,听茶农引经据典。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的龙井茶,元代就初具美名,曾有爱茶之人虞集的《游龙井》的佳句“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烹煎黄金芽,三咽不忍漱”。清代乾隆帝题写的六首龙井茶御诗,亲封的“十八棵御茶树”更是将它上升到了至尊地位。龙井茶浑然天成的色泽,有如水墨画的墨迹,清汤绿叶的品相,香馥若兰的味道,无不提示着这是一种品味极高的人间味觉。
蒙顶黄茶(黄茶)
“杨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是好水沏好茶的象征,四川雅安的蒙顶山,茶园历史上大多属于寺院,僧人们相信种茶做茶喝茶的过程其实是一种修行。制作考究的黄茶,稍不留神就功亏一篑。采摘之时只能用掰而不能手掐,选择1.5-2厘米长度的最合适,脱水杀青发酵的时间和温度都要求严格,出锅得拿草纸包裹才不会闷坏。经轻微发酵出来的黄茶更温厚平和,对肠胃清寒的人来说非常适宜。总的来说,这是一道含蓄内敛的茶,既有绿茶的鲜香又多了一份柔和的特质。就如制茶师傅所感悟到的人生:在我们不成熟的时候都是浮于表面上的,随着知识阅历的增多,就会沉淀下来了。
白茶
顶级的白茶,多以清明前壮硕多毫的茶芽精制,入水根根挺立,白毫闪亮,美其名曰白毫银针,不炒不揉的白茶,用的是一种古老的制茶工艺,用晒干或阴干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加工,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的营养成份和药用价值,能去心火治感冒还可用以消炎杀菌。福建太姥山位于东海之滨,是古时道佛仙家隐居修行的地方,白茶百年前就根植这里。修行的人往往也是爱茶之人,但清明前后还是很冷,所以寺庙的师傅晒点白茶很不容易,能存上一点已是珍品。对于茶的感悟师傅有独到的看法:万法还是回归内心,平淡最快乐,以前总是诸多追求,茶香茶汤茶色等等,慢慢的现在只要一杯清淡的茶就可以了。
武夷山大红袍(乌龙茶)
对香气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在茶香之路走得最远的,非乌龙茶莫属。而武夷岩茶,就是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最顶级的武夷岩茶被称为大红袍,这个名字来源始于天心永乐禅寺后山峭壁上那几棵古茶树。武夷山独享大自然之惠泽,明代的徐火勃《茶考》中就述有“武夷山中土气宜茶”,落坑落涧,日照时间短,叶片比较厚,孕育出岩茶的独特韵味。它的制作可追溯至汉代,摇青讲究,多度杀青,内力揉捻,微火慢炖,炭火烘焙20多小时,天时地利人和时,茶可做到极致,传统的大红袍极致之时可烘焙九次,这样出来的茶轻滑有光泽,如同泥鳅鱼一般故又名泥鳅火。茶也是有生命的,越了解它出的茶也就越好。
黑茶
黑茶属后发酵茶,普遍能够长期保存,有越陈越香的品质。在藏族文献中,黑茶被称为甘露之海,在缺氧蔬果匮乏的青藏高原,黑茶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古老的黑茶工艺已存在上千年,它有着工艺耗时最长的流程。每年春天,四川雅安的茶农就要开始准备制作黑茶,别的茶弃之不顾的粗枝大叶就是黑茶的主要原料,在现代揉捻机出来之前,揉捻这些枝叶是最耗体力和时间的一项工作,传统的方法会把枝条先蒸软,然后装进麻袋重复至少三次的溜茶,工艺极为复杂,不过此茶也因可持续发酵,极具收藏价值。
桐木山正山小种(红茶)
桐木村是世界上最早红茶的诞生地,明末清初的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创制的红茶。据史料记载,清朝中期是正山小种的辉煌期,名号享誉海外,对贸易顺差的贡献显著。熏制而成的茶叶呈灰黑色,深琥珀色的茶汤,有着浓郁独特的香味。口味更适合欧洲人,英国人诺顿曾夸奖说“喝此茶胜过饮人参汤”。所以,备受国际市场青睐的正山小种,攻占了世界80%的茶叶市场。在国外它是中国茶的象征。
现如今,虽然科技正不断被应用到茶叶的生产和加工领域,但古老的手工技艺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散发着土地与手掌温度的手工茶,也是是国人守护心灵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