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泥鳅成为高效益养殖首选,这些养殖技术你们

发布时间:2022/8/29 17:55:22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40108/4323349.html

当前养殖泥鳅的种类主要是大鳞副泥鳅、真泥鳅和台湾鳗鳅,今天小编主要想跟养殖新户们分享大鳞副泥鳅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泥鳅是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但是泥鳅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与同鳗、黄同称为“水中三宝”,深受很多家庭的喜欢,这样也给了很多养殖户们的更多机会,而且泥鳅早已进入国际市场,很受东南亚市场欢迎,是一种十分理想大众消费产品。

泥鳅的一些特性为开展规模化高效益养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一是泥鳅除能用鳃呼吸外还能够利用皮肤、肠道进行呼吸,使泥鳅能够在低氧条件下实现高密度养殖,不易出现泛塘的现象。二是饲料容易解决,目前已有成型的人工配合饲料。三是繁殖能力比较强,一条雌性泥鳅1年可以产卵~粒左右,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开展人工繁殖。四是泥鳅的生长速度快,一般春季投放的规格为每千克~尾的泥鳅苗种,到冬季可以达到每千克80~尾的上市规格。市场规格要求度不高,每千克尾以内均可上市销售。

泥鳅在自然界一般昼伏夜出,不喜欢较强光线环境。人工养殖时一般集中在阴暗处。泥鳅长势与饲料质量、饲养密度、水温、性别等因素有关。泥鳅是温水性鱼类,它的适宜生活水温为15~35℃。当水温在25~28℃时,生长最快,水温低于5℃和高于30℃以上时,即钻入淤泥中冬眠或度夏。泥鳅是底层鱼类,其体色随栖息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它有三种呼吸方法:鳃呼吸、皮肤呼吸和肠呼吸。冬季在泥底靠肠呼吸维持生命;遇到水中溶氧不足,就浮到水面吞吸空气,利用肠管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泥鳅在溶氧很低的池水中也能正常生活,适于高密度养殖。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昆虫幼虫、小型甲壳类动物、底栖生物、水草、植物碎屑、有机物质等为食。幼鱼阶段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成鳅则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模式,驯化后则可摄食配合饲料。

泥鳅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一冬龄的泥鳅已达性成熟,如果用于人工繁殖提倡选用2冬龄成鱼。翌年春天,当水温上升达到18℃后,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受环境气候影响,南方地区繁殖早于北方地区。泥鳅属多次产卵、多次性成熟的鱼类,产卵期为4~8月份。产卵集中在5月中旬~6月下句。自然界中,泥鳅常选择水田、池沼及沟渠等有清水流入的浅滩作为产卵场,常见雨后或夜间产卵。发情时,多尾雄鳅追逐一尾雌鳅同时产卵排精而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黏附在水草或石头上,但是受精卵黏性极差,虽能附着,遇有风吹草动易从附着物上脱落而沉入水底,这就是自然界受精卵孵化率低的主要原因,另外在饲料不足时,受精卵也会被泥鳅吞食掉。

有关雌鳅的怀卵量养殖新户们也要了解,因个体大小而异,体长10cm,怀卵量粒左右,体长20cm,怀卵可达2.5万粒。体长10cm左右的雄鳅,可产精子6亿个左右。养殖新户在人工繁育设施上要注意简约设施塑料大棚或保温板搭建速成式建筑,内置孵化缸及砖砌30cm深的培育池即可,但进排水系统、增氧设施齐全。单纯销售水花的企业可采取简约设施,建造时间短,建筑成本低。工厂化设施建立工厂化车间,内置孵化缸、培育池,配置检测室、药品间、设备动力间,进排水系统、增氧设施齐全,可人工控制水体环境。规模化良种生产企业建议采取此设施,生产规程可控,达到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

而亲鱼的选择对于养殖新户来说也至关重要,亲鱼来源亲鳅最好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一冬龄以上,雌性规格每千克40~60尾,雄性规格每千克80尾左右。催产亲鱼选择待水温升到22℃时,挑选亲鱼。雌鱼要求腹部膨大饱满且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时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雌鱼;雄鱼则活泼健壮,手摸胸鳍有粗糙感。受精卵孵化可利用孵化缸、环道、网箱等工具孵化。建议采用孵化缸孵化,目的是避免过多卵壳进入苗种培育池以影响水质。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根据鱼苗发育情况调整水流和充气量。希望这些对养殖新户们有帮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2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