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天敌 >> 浅谈椰壳的选择与制作
1、椰壳制作之——型现在常见的椰壳形制分为以下几种:无倒角直切珠、小倒角直切珠、鼓桶珠、苹果园、泥鳅背(扁圆珠)、近圆珠。无倒角直切珠在椰壳兴起初期还可以见到,现在市场上基本没有了。存在的原因很简单——制作方便、不费料,其实成串效果也挺漂亮的,但是缺点非常明显——那是相当的夹毛啊!记得椰壳刚开始兴起,足五的泥鳅背还相当贵的时候,我为了省钱冒死买了一条不倒角的直切珠,一顿神配带上后我还是挺美的。但是结果果然没让我失望,我确实死于神器的日夜加持之下(瞬间邪恶有木有)。那些黑难的日子我去理发基本上不用修整发际的下延,手腕间也显得格外光洁莹润淫光照人。果断放弃吧我还能有什么办法?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我不能因为玩儿串椰子而不孝啊!小倒角直切珠其实也和无倒角的相差仿佛,对于我汗毛的长度来说那点倒角确实是无差别对待夹我没商量。但是这两款形制的珠子配起藏饰来成串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说。喜欢藏式风格的朋友可以试着配一下,但是千万要考虑到汗毛的因素,否则别怪老夫言之不预也!直切珠倒角一般采取手工双面倒角,一般不会用车刀一次倒角成型,因为倒角工程较少,用车刀倒角个人感觉也方便不了多少,所以买到全手工珠子可能性很大,但是因为工艺简单,倒也无所谓了。鼓桶珠和苹果园就要比直切珠难做一些了,因为倒角角度要大很多,形制上更不容易控制。制作工艺在此需要多加注意了。这两个形制有两种做法,一是用手工大致从边角找到珠子中部,再慢慢细修找准形制,关键是要注意珠子中部的弧度;另一种是用车刀一次性成型。前者出活慢,后者出活快,前者工艺不细形状不好把握,后者每颗珠子的形状绝对一致。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全手工找形的珠子在工艺精细的情况下单颗看自来有较小的差别,但是成串后非常自然,效果极佳;但车出来的珠子就没有这种效果,成串后看起来很呆板,很明显的工业制品的感觉,玩时间久了难免就会觉得别扭了。这两种珠子配藏式效果很不错,但有三个小缺点:一是也容易夹毛,因为倒角也不大,汗毛一样可以进去,而且两颗珠子相对的平面较大,以致汗毛不易滑脱;二是盘玩时手捻过珠子总是感觉有个小台阶,有强迫症的完美主义者表示不容易接受;三是珠子折起来时总是有个另人很不爽的拐角,很不自然有木有?最后说泥鳅背和近圆珠。现在很多朋友都对泥鳅背有误解,市面上现在说是泥鳅背的珠子大部分都是桶珠。泥鳅背一词最早的出处是清代早期瓷器的圈足,形容圈足修正圆润,直接通入釉中。而泥鳅背珠子也应做到类似于瓷器圈足的效果。但是为什么大家都不这么做呢?原因有二:1、工艺麻烦;泥鳅背的珠子倒角比桶珠、苹果园都大,形制都扁,越这样越难做。2、损失尺寸;倒角进去得越深有些两个面没找平的珠子尺寸就损失的越大,差一微米珠子的价格就相差很多,所以不愿意出这样的珠子。但是泥鳅背的珠子成串后效果是很漂亮的,而且盘玩起来非常亲手,鼓珠与其比起来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现在市面上很少见绝对的圆珠,多见近似于圆型的。圆珠尺寸的损失和泥鳅背近似,用手工成型和泥鳅背近似,但用车刀要容易一些,但是由于能成圆珠的椰壳原料很贵,所以用手工成型更保险也更合理一些。泥鳅背和圆珠基本上不夹毛,盘玩舒服,配饰风格青黄皆可,素珠佩戴也非常漂亮。珠型的图片大家都见过,就不一一找来列举了,就手头有的东西发两张图对比一下。瓷器圈足上的泥鳅背
泥鳅背与直切大倒角(类似桶珠)倒角的区别
泥鳅背成串效果
2、椰壳制作之——去皮和打孔大家经常讲白皮、棕丝、缺肉,其实白皮也分白皮、白筋、棕壳、灰,棕丝所在的位置不同对椰壳成串的效果也有不一样的影响。。。。但是在我看来这些不是不重要,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椰壳的形制好看,其他的随着时间都会变成浮云甚至会变成盘玩的乐趣。颗珠子代表种烦恼,柴,米,油,盐,酱,醋,茶,房子,车子,票子,老子,娘子,孩子,小三,小四,小五,小六,科长、处长、局长、硕士、博士、教授。。。。每个烦恼都不同,每颗珠子都不一样,每件事都不完美,每颗珠子都可能有瑕疵,其实不完美就是生活的意外和乐趣所在,整体顺不就行了呗!当然以上理论对于绝对完美主义者和患轻微强迫症的同学是不适用的。椰壳珠的成型决定了整串珠子的效果,但其实是最后一步,给椰壳原料去皮和打孔才是做好一串好珠子的基础。先说给原料去皮。椰子表面是果肉里面是果核,果核外面有一层棕丝——就是我们的床垫和刷子用的那些,再里面就是椰壳了,椰壳里包着一层椰肉,最里面是椰汁。椰壳的原料需要双面去皮,棕丝那层会产生白皮、棕眼和丝条留下的痕迹,椰肉那层会产生白皮、灰和棕壳。椰子的整个壳切出圆柱体后不是完全规则的,由最中心的壳或薄或厚的结生着棕层和果肉层,棕丝、果肉、白皮、灰、棕壳的厚度也都不一样。其中棕丝、果肉的干结部分、白皮、灰(比白皮更松的一种结构,颜色比白皮深很多,比白皮硬,有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椰壳,必须要仔细辨认加以去掉,磨掉的时候有股酸臭味)是必须去掉的,我的看法是棕壳去不去看具体情况,只要质地紧密不去亦可,因为棕壳的硬度壳最核心的椰壳相同,不会发生磨损,而且最后都会变黑。有些朋友说椰壳会有缩水的现象,我尚未发现明显的差别。分析原因有可能是用大力金刚掌猛搓或是去皮时未把质地较软的白皮、灰皮等去掉的原因。请朋友们挑选椰壳时要仔细,会功夫的同学盘玩椰壳时适当收功。做椰壳时手工用什锦锉去皮,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椰壳原料的厚度,缺点是两面不平,做出的椰壳成串后有歪扭现象产生,不会像电线那样匀称。用车床也可,其他方法也可,一定要保证珠子的两个切面纯平,这样成串后才会有令人满意的效果。打孔亦然,如果孔打的不正成型时椰珠就会歪歪扭扭,管他啥型穿起来都不好看,所以一定要保证打孔颗颗十环,这两步是做成好椰壳的关键。白皮没有完全去干净,影响不太大
个人认为有点棕丝和白丝也无妨
去皮与打孔的效果
力求纯平,颗颗十环
成珠效果
对比
3、关于椰壳挑选的几个小技巧看颜色:染色椰壳表面白丝都是黑的,颜色黑得不自然,一看可知闻味道:椰壳有很自然的香味,染色的味道就不一定了看瑕疵:把椰壳穿起来,细绳最好,捏着绳子接头处随便抖一抖,看看整体效果,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建议放弃。辨别是否手工找型:仔细看每颗珠子,完全一样的是车出来的,颗颗有细微差异的是手工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