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即将远别,目睹家乡沧桑的龙井,喃喃自语

发布时间:2023/3/30 17:10:32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苏轼

乡下老家到泸州有两条路可走:沿泸永公路而去或上广泸高速而返,单程约五十公里。

正在拓宽改造的G泸永公路和G广泸高速在龙马潭区境内没隔多远都与龙港路(百米大道)相连。这两条距离大致相等,通达龙洞坪老家和泸州城的路线从老家一条南往,另一条西去,看上去分道扬镳,懵懵懂懂绕一圈后又殊途同归。

正在施工的泸永公路其中几段被刨去了一半路面,不致为了赶通车进度而紊乱了交通,每一变窄路段设专人守住路口,一条时升时降的竹竿有序地指挥来往车流。

泸州百米大道夜色

驾车缓缓通过这几段分流的路上时,因为路面坎坷不平,车上的乘员无不东倒西歪。要是凑巧遇上出行高峰期,设卡分流限行的关口,长蛇阵一般的车流一眼望不见头,这区区几十公里路程,没有两三个钟头,再老的司机,恐怕谁也没本领拿下来。

途经国道磕磕绊绊,耗时又长,好处是一路上分文不取。

风驰电掣在在高速上轻松省事还快捷,美中不足就是要收十几元的过路费。

目前在川南城乡,这原本应该节约下来十几块钱可以到市场买回足足一斤的猪肉了。

当然富豪们不屑于如此锱铢必较的算账,入城出城有紧急要务者也要排除在外。

每天总共就二十四个小时,眼下川南地区即将迎来立冬节气了,白天越来越短,此消彼长中,夜晚显得越发漫长。

骆家坪远眺龙洞坪(1)

有一桩赶时间的要紧事,本打算天蒙蒙亮就离家进城。清晨六时半闹钟响了,睡眼惺忪望一眼漆黑一团的窗外,心里盘算着再眯一会儿也不妨事,殊不知再次睁眼,窗户已经通亮到耀眼了。

手脚忙乱中只好取道高速,待到完结了这一件进城才能办成的事,从容不迫下午还家,时间充裕当然不愿再去破费上高速了。

运气尚好,这一程改走泸永公路的归途因为错过了高峰期,在路上拥堵滞留的时间还不及二十分钟。离开泸州两小时不到,载着我们的汽车就出现在玄滩镇和云锦镇接壤之地,高高的骆家坪上了。

骆家坪远眺龙洞坪(2)

长江北岸,丘陵起伏的川南老家,这一片重重叠叠的山峦,参差错落,由东向西一路绵延,骆家坪显然是身不由己构成了屏障山峦的其中一部分。

眼里盛满了黄绿错综的秋色,冬天快到了,家乡茂盛的植被依然郁郁葱葱,在这里停下车来,伫立在骆家坪下山的陡峭公路上眺望,立足之下深幽而空寥,西北方不远的龙洞坪一览无余。

骆家坪远眺龙洞坪()

在这个地势险峻的半山腰,将龙洞坪的轮廓看得清楚真切,恍然大悟耸立在高处的龙洞坪,昔时怎么总是干涸缺水。

隔空相望的龙洞坪和骆家坪,这两个在老家地名中都含一个“坪”字的地方。“平”却是名不副实,但相对于从任何地方登上龙洞坪和骆家坪,都要经历上天梯似的爬坡过坎,这方圆不过几里的龙洞坪和骆家坪,称得上坦荡如砥的“高原”了。

地貌高低起伏的川南乡村地区,地形的缘故,也为了生存的必然,难以形成如江南一带的村庄动辄几十上百户规模的聚居。所以在家乡,行政管理意义上的一个村,内容包括了若干个村庄,至少数百上千户人家。浩浩荡荡几千人一个“村”,比南方沿海地区一个镇的幅员面积还宽,不足为奇!

骆家坪远眺龙洞坪(4)

自龙凤村“吞并”了毗邻的飞跃村后,龙凤村一下子“膨胀”了近一倍。说来也是无巧不成书,因为村委会办公驻地选址在龙洞坪,龙洞坪也一不小心成了“庞大”龙凤村的圆心。

龙洞坪和骆家坪凹陷的中空地带,其中分散着好几个村庄,其中一个叫“黄金沟”,另一个叫“竹林湾”。而横亘在“黄金沟”、“竹林湾”再到龙洞坪边缘上的“潘湾子”。其中间向西过渡延伸的这一地域,则是上百亩几乎从不缺水的沃土良田,这附近的人家,在那靠天吃饭的年代,都指望这一片丰收的庄稼,方能饿不着肚子。

这横贯四周的山峦,起起落落将这一条“正沟”(山坳)三面合围。春夏汛期,滂沱大雨从而降,那浑黄的山洪,倾泻而下,漫过了满“沟”的稻田,那些平时在田里深藏不露的鲫鱼、泥鳅、黄鳝、张牙舞爪的小龙虾……禁不住这泥沙俱下的激流汹涌冲来,纷纷现身出来,蹦蹦跳跳搁浅在田埂上、草丛里,惊慌失措卡紧在倒伏的稻杆间……遍地都是。

骆家坪下山公路

这一条肥沃、水量充沛的“正沟”,自我晓事以来,似乎没有过庄稼歉收的回忆。天上的雨水,洒落在干涸似一个漏斗一样的的龙洞坪,明里暗里七八成皆汇集流淌到这一条“正沟”里了。

“明里暗里”,这样蹊跷的用词,自是作者另有玄机的叙述——

山洪暴发的水是“明里”的水,那“暗里”的水呢?

小时候听老前辈们说过,家乡的龙洞山,以及紧连着的龙洞坪……地底都是空心的,那看不见的地下深处,奔腾着一条又宽又深的“阴河”(地下河)。

当他们年轻时,端午节那一天,成群结队探龙洞山山脚下的龙洞,绕来绕去在迷宫般的洞穴里迷了路,这些胆大的庄稼汉子两天两夜才钻出来,说是亲眼目睹漆黑岩洞里有一条手电光照射不到边的河……

当年听这个历险故事的孩子的稚气未脱,满脸的痴迷好奇,多年来念念不忘那条从未见过的地下“阴河”。终究还是有心无胆,始终鼓不起探险的勇气。

龙井井边

老家流传着这样神秘的传说,依作者想来,也非空穴来风。虽然当年探龙洞的“勇士”们都谢世了,后人也从未再见过那条宽得没边的地下河,但是“正沟”之北,“潘湾子”以南的那眼“龙井”,似乎是“阴河”在此处不慎露了马脚。

前几天午后沿国道G泸永公路从泸州回来。路过龙凤村公路边的“龙井”时,又靠边将汽车停了下来。

这隐居在乡村偏僻之地的古老龙井,祖祖辈辈无人知晓这一股清流何时最初涌出来。我几步过去就能看见的龙井,宛如童年的一场梦景再现!这么多年来从不曾特意来看望它,既然路遇,焉能不下来看它一眼?圆了这个抱憾的梦啊!

这还是我记忆中的龙井吗?我站在井边,亲眼目睹,难以置信——

快干涸了的龙井

小时候的龙井,井水漫出井口,哗哗响的清泉日夜不息向“正沟”流淌。我曾见过我父辈的老人,那时他们正值年轻的壮劳力,手握锄头,从井边的深潭开渠引水,将清水导进自己的责任田里。

心里执着地认为:这龙井下方的“正沟”,这一沟饱满的稻穗,能够每年获得丰收的庄稼,这从不枯竭的龙井,立了多大的功劳啊!

往事中的龙井之水,冬暖夏凉,深不可测!我见过叔叔们手执一条长长的竹竿伸进井里探井水到底有多深,竹竿没进水里看不见了,身子趴在井沿,连挽到肘弯的衣袖都浸湿了。还是没有探到底……

龙井井口

家乡的龙井,似一个无底深渊。这在夏天沁人心脾,冬天弥漫着腾腾蒸汽的清泉从哪来?岂不印证了家下地下“阴河”传说的真实性吗?

龙井的泉水,滋养着“正沟”的稻菽,有恩于家乡父老,说它在干旱年景救过乡亲们的命也不为过!

二郎井

这一汪盈盈清泉,难道不该善待它吗?难道不该让人敬畏吗?

可是我惊愕地看见眼前面目全非的龙井,几近干涸了,井底一目了然。深浅不过两尺罢了!如此浅的水,还是井吗?

立石场中二郎井

忽然一阵痛楚涌上心头来,家乡的龙井究竟经历了什么不堪?命运怎么如此多舛。

你瞧那立石场中的二郎井,人们立碑保护它,还将整条街取名叫“神泉街”来纪念二郎井。

前几天又去了二郎井边,那古井风采依旧,备受尊崇。

二郎井保护公约碑文

在那遥远依稀的往事里,老家的龙井,可是毫不逊色二郎井啊,怎么有此天壤之别!

/11

原创文章

四川泸州

离乡赴苏前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9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