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天敌 >> 藏身淤泥中,一次产卵2万粒,内脏也能吃,
摘要:藏身淤泥中,一次产卵2万粒,内脏也能吃,还被称为“水中人参”
淤泥,这是很多人嫌弃的一种东西。
如果有人喜欢它,那肯定是农民了。因为在淤泥中,也可以种植出很多的农作物,越是肥沃的淤泥,农作物长势就越好。
像南方的水稻田,下面就都是淤泥。另外在一些水塘、水库下面也是很厚的淤泥,但是像莲藕、茭白等蔬菜作物就生长得很好,同时在这些淤泥中还有不少河鲜。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爱藏身在淤泥中的河鲜,它一次能产卵2万粒,并且还连内脏也能吃,在过去稻田里很常见,如今却靠养殖才够吃,并且有着水中人参的美称,你猜到它是什么了吗?
没错,就是儿时在稻田里十分常见的河鲜之一——泥鳅。
泥鳅的小科普
在农村长大的很多70后、80后的小伙伴应该都有抓过泥鳅,在当时去到稻田里干农活了,就常会抓到泥鳅。尤其是在耕田的时候,跟着犁耙在后面,就能捡到不少翻出来的泥鳅。
泥鳅这种鱼很特殊,它们不爱在水中活动,却爱钻到泥巴中去。作为一种底栖鱼类,泥鳅就常在湖泊、池塘、稻田、水库和沟渠的地步活动,尤其是爱在泥巴中藏匿起来。
它们白天都是在泥巴里面不会出来活动,而到天黑了以后就会钻出来了。也是因为泥鳅长时间是在黑暗的环境中活动,所以导致它们的视力很弱,基本已经退化了。当你用灯光照射到泥鳅以后,就像是给它施了“定身术”一样一动不动,小时候到了晚上就是这样去抓泥鳅的。
泥鳅在水泥,泥巴里面都能存活很长一段时间,就算是离水以后,也能长时间不死。这主要是因为泥鳅有着很特殊的呼吸系统。它既能用鳃呼吸,又能用它的肠进行呼吸。
没错,泥鳅进化出了特殊的呼吸方式,就是它的肠也能胡须,所以它对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强。在缺水的环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湿润,泥鳅仍可存活很长时间。
泥鳅的内脏也能吃吗?
泥鳅虽然全身无鳞,但是因为有黏液,这样就很滑,这样既能方便泥鳅钻洞,同时也利于它们淘汰,要想徒手抓到泥鳅,可真的不容易啊。
在我的家乡这边,泥鳅抓到以后,一般都不会去内脏,而是把它直接整条倒进锅里烹饪了,也就是说泥鳅是连内脏都一起吃掉了的。
有些人可能会反感,泥鳅是在淤泥中活动,而捕食的又是淤泥中藻类等底栖生物,它们肚子里肯定有不少寄生虫,甚至还有蚂蟥等,这样不去内脏能吃吗?
其实泥鳅是可以不去内脏就食用的,只是在食用之前,一般把它用清水养几天,它们体内的各种物质就会被全部排出来。之后就可以把它用清水清洗几遍,洗干净了就可以直接烹饪了。无论是油炸,煲汤等,都是非常美味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泥鳅不仅很鲜美,营养价值很高,同时它还有药用价值,在古代民间还称它为“水中人参”呢,是普通老百姓也能吃得起的一种“平民人参”。
这主要在于泥鳅的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还有维生素A、C及B族维生素多种维生素等等。而且经常食用泥鳅还有补中益气、益肾暖脾、祛湿止泻的作用。李时珍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人参有“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的作用。
为何野生的泥鳅很少见了?
在过去农村的稻田,河流和水塘里面就有大量的泥鳅,农民在耕田的时候。每年都会撒一遍石灰给稻田杀菌消毒,就会有大量的泥鳅被杀死,而这个时候就能把它们捡回去食用。即便是每年都会杀死很多,但是却每年都有吃不完的泥鳅。
可是现在,农村的很多稻田里都已经见不到泥鳅了。而市面上所销售的泥鳅,也基本都是人工养殖的了。那为何过去泥鳅很多,如今却变得少见了呢?
其实泥鳅的繁殖能力还是很强的,泥鳅一般长到2年后就性成熟了,然后就能繁殖后代了。而他们繁殖的时间可以从4月份持续到9月底,并且一年还能多次产卵。
一条雌性的泥鳅,一次产卵的量也是相当大的,并且是个头越大的泥鳅产卵量越大,像体长8厘米的雌鳅怀卵量约为粒,体长12厘米的雌鳅怀卵量约为粒,体长18厘米的雌鳅怀卵量约为0粒,体长22厘米的雌鳅怀卵量约为粒了,可见其产卵量是非常惊人的,因此只要生长环境合适,它们就会大量的繁殖,这也是在过去稻田里泥鳅多的原因。
但是在后来随着泥鳅身价的暴涨,好多人可是大量地捕捉泥鳅,他们捕捉的方式也很过分,比如用电来电,稻田里撒药,一旦撒药了,大小泥鳅全部都被抓走了,这也导致了泥鳅数量的大减。
再加上现在好多稻田等野外环境,随着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导致了泥鳅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自然野生泥鳅很少见了。笔者村里的稻田自从被人承包种植以后,已经好多年难得见到泥鳅了。
目前野生的泥鳅都已经要三四十元一斤,还非常难买到,基本都是养殖的冒充的。朋友们,你家乡野生泥鳅还多吗?你们吃泥鳅去不去内脏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