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青花瓷——大国气象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空前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继明早永乐、宣德朝之后,康熙至乾隆青花瓷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另一座高峰,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乾隆时期,欧洲正是洛可可艺术流行的年代,一定程度上受此风气影响,再加上皇帝本人的喜好,乾隆时期工艺品多是精雕细绘的繁密风格。另与雍正皇帝喜好成化瓷淡雅纤巧风格不同,乾隆皇帝偏爱宣德瓷的雄浑,此际青花瓷受宣德瓷影响较大。乾隆朝瓷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瓷器生产逐渐程式化,官窑瓷由宫廷提供纹样,匠人自由发挥的幅度较小,民窑瓷多慕仿官窑而作。花卉流行恽南田的没骨风格,山水则是四王风格。青花瓷由于多有晕散的特点,并不太适合绘制人物,多由粉彩替代。乾隆时期人物绘画风格面相及衣纹较为宽博。龙纹多没有康熙的凶猛,似有教养先生,造型呈“摆拍”状态,程式化严重,但龙爪的力度仍是鉴别真伪画工的重要依据。早期青花有些产品保留有雍正胎釉釉洁白的风格,青花呈色有晕散现象。主体产品呈色纯正蓝色,瓷釉厚亮紧硬,闪青度较高,青花发色深沉,造型端庄大气。晚期有些蓝中含灰。胎体较为厚重,但上下均匀。小件器物多呈滚圆的泥鳅背圈足,与雍正朝圈足着地面小不同,而是有一个比较宽的着地面;瓶尊类器物圈足有一个明显的着地面,多呈平切状态,边角打磨细腻,呈一个无棱角的倒梯形。款识: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此际金石学盛行,篆书款识明显比雍正规整,另有些主要表现方笔折转的技法风格。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青花瓷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