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走近湘西土家族

发布时间:2022/10/5 11:59:49   

到湖南的张家界一带旅游,原本就是为了来饱览这里绮丽秀美的风光。果然不出所料,张家界确实是集泰山之险、华山之奇、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气为一体,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但我更为湘西土家族的民俗风情所深深吸引……

这是源于是我们的那位土家族女导游小李。她大概还不到30岁,身材略微瘦小,完全是汉族人穿戴,普通话说得挺好,非常干练健谈。她与大家一见面,就说自己是土家族,有一个刚刚上学的女儿,丈夫本就是导游,她原在同一旅行社做内勤,现在主动改作导游,为的是多赚些钱养家。

一路上,她自然要不遗余力引导游客购物(银饰、黑茶、牛角梳之类),但她的详尽而认真的讲解却是非常引人入胜。因为过去,我从未接触过土家族人,几天下来便渐渐对湘西的土家族产生了极其浓郁的兴趣。

在旅途中,恰逢大街上有一场结婚喜庆,而那美丽的新娘竟然一直在嚎啕大哭,游客们都感到莫名其妙大惑不解。导游小李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土家族的“哭嫁”风俗。土家姑娘的结婚之日就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要开始哭泣,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也得三、五天。土家人还把能够唱《哭嫁歌》,作为评价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

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土家族在同姓为婚的问题上十分谨慎,仅限于同姓不同宗或五服以外的通婚,五服以内通婚为大逆。事实上,即使是符合土家婚规的同姓婚姻,也还是不能为大多数土家人认同。

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是比较自由的,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即可成婚。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可以通过“女儿会”,自由恋爱,结为连理。

原来,张家界市就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不少人是土家族。湖南西北部还有个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土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以来使用汉文。绝大多数土家人都通用汉语,部分人兼通苗语。

我们来到坐落在张家界市境内的张家界土家族风情园。这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集旅游观光、文艺表演、奇珍展览、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于一体。园内建筑多为木石结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飞檐翘角,玲珑雅致。

代表作有土司城堡、摆手堂、土家山寨、垕王宫等。特别是冲天楼,依山造阁,气势恢弘,楼高48米,九重十二层,曲径回复,独具匠心。并且给游客展示土家婚俗、头饰服饰、蜡染、织锦、银匠、石匠以及奇石根雕,珍贵文物展等,还有整台原汁原味的土家文艺节目,如表现土家原始劳作与生活情形的茅古斯舞、铜铃舞、摆手舞、打溜子等表演。

土家族传统的“男女一式”百褶裙,保留了远古时代“裳”的遗风。但由于土家族历史上汉化较早,现在一般都不穿着传统的土家族服饰。过去的土家族男人一年四季都要包头(用长达二三米的头巾成“人”字型缠裹在头上),穿多扣的对襟短衫,下着绑腿长裤;女的则穿短衣大袖,左仞开襟,镶边筒裤,而未出嫁的少女一般都穿大红大绿的服装。

我从张家界土家族风情园还得知,生活在大湘西的张家界的土家人有其独特的饮食习惯,也相当引人注目。他们的日常食俗除米饭外,以包谷(玉米)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他们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一年到头,餐餐不离酸。腊肉,更是土家人的最爱。

我们还有幸在当地品尝了泥鳅钻豆腐和乌鸡天麻汤两道土家族名吃。泥鳅钻豆腐是土家人喜爱吃的一道菜,是他们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堪称当地一绝。烧制方法是先把小泥鳅放在缸里或坛子里,倒清水并放少量的食盐,喂养一夜,等泥鳅吐尽肚子里的泥沙和其它杂质,再用清水冲洗,并将活鲜鲜的泥鳅倒入嫩白豆腐内,让它们乱钻,等把豆腐钻出若干小眼,再下油锅炖煮,并加上花椒、葱花、味精、生姜末、酱油等佐料。这道菜营养特别丰富,又格外鲜嫩味美。

而乌鸡天麻汤便极具营养价值,是民间滋补“秘方”。他们是采用张家界八大公山一带金黄透明的天麻,据说可治疗头晕目眩、中风偏瘫,既滋补又治病。

这次湘西之行,当然由衷感谢那位土家族女导游的热情介绍,使我能够了解湘西土家族,并留下了极好良好的深刻印象。

(吕铭康:作家、文艺评论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7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