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揭秘这间大棚里的

发布时间:2025/7/22 18:45:53   

人民政协报记者高志民

“尝尝我们的西红柿,这就是地里刚摘下来的,是不是儿时的味道?”北京市昌平区委农工委书记尚万江很自豪地介绍自己团队精心打造的“鱼菜共生”环保循环农业项目,“‘鱼菜共生’是一种生态种养项目。鱼排出的粪便作为蔬菜的肥料,菜的根部吸收后,干净的水又排入鱼池,水中养鱼不换水,水上种菜不施肥。”

在昌平区马池口镇的一处大棚里,只见种植在槽里的西红柿、蔬菜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菜地旁鱼池里,一尾尾金鱼游得正欢,蔬菜下面的水与鱼池里的水,24小时不间断循环交流。

尚万江介绍说,“鱼菜共生”项目涉及的水培种植、高密度水产养殖、微生物水处理技术、水循环自动化控制系统,均属于‘黑科技’,且每项技术都涉及一个学科领域。

因为有这些“黑科技”的“加持”,“鱼菜共生”项目所生产的农产品避免使用了农药化肥和抗生素,通过水处理技术巧妙地实现了自然状态下的生物养分传递和循环,“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既增加了菜的产量又能安全高效的养鱼。

“我们的生产过程有严格的标准和规定,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不能出任何差错。如果菜施了农药化肥,鱼就会中毒死亡;鱼如果使用抗生素,将会影响到水中细菌的存活环境,整个系统就会崩溃。因此我们产出的产品,无论是鱼还是蔬菜,都是绿色安全食品。”尚万江说。

更让尚万江自豪的是,比起传统种植模式,“鱼菜共生”项目的产量也更加喜人。

据介绍,“同传统种养殖方式比较,可切实提高绿叶类蔬菜产量4-10倍,茄果类蔬菜2-5倍,相比同类技术,投入仅1/8,运营成本仅1/4,智能系统,傻瓜式操作,更节省人力。”

数据显示,鱼缸里高密度养殖的鱼每年产量可以达到1.5万斤-2万斤,如果用茄果槽种植西红柿可达年产1万斤。以目前棚里最主要种植的空心菜为例,全年可达2万斤;菜池子下面养的泥鳅可以年产量达到斤。

尚万江介绍说,“鱼菜共生”项目,一亩地大棚前期投入大概在30万元/亩,两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在这里种地可以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干净净轻轻松松就可以把活儿干完,对于年轻人来说很有面子。既可以不用出去打工看老板的脸色,又可以陪在父母孩子身边不再让他们成为留守人员。在自己家的地里就能干高大上的创新项目。”尚万江说。

此外,整个水系统整年都在循环当中,不会有任何的排放,有效节水95%。

“现在国家提倡节水节能,不让大水漫灌浇地,我们也顺应了这个发展方向。”尚万江说。

对于这个项目的前景,尚万江更是信心满满。

“活水养鱼,鱼的肉质更紧实,味道更鲜美;养鱼水种菜,菜的营养更丰富,品质更健康。这样高品质的农产品根本不愁卖。”尚万江认为,“鱼菜共生”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该系统以资源互补共生为技术思路,除了让产业链得以延伸完善外,更重要的是让农业排放实现最小化,实现了养鱼种菜一举两得,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出,是当前与未来可持续循环型有机农业的良好生态模式,具有广阔的前景。

原文刊登于年2月23日《人民政协报》第6版生态周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98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