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杜鹃醉鱼

发布时间:2022/6/8 12:47:54   

“多样地球多彩云南”COP15融合报道之三十

“每年春,杜鹃花开时,鱼要撒子,沿着小溪逆流而上。这时,江面上全是落下的杜鹃花,顺水而下。杜鹃花有微毒,鱼吃了,就把鱼毒倒,仰面朝天浮在水上,像喝醉了的一样。这时人划上小舟即可捡回一条条两尺长的大鱼。可真正的猎人不去捡,而是在溪口搭上个隐蔽处,躲进去。夜里,老熊也到江边捡鱼吃,猎手就可以一枪把老熊打翻。”——这是《·冯牧在云南》一文中描写的景象,碧塔海“杜鹃醉鱼”和“老熊捞鱼”的景观自此扬名于世,至今为当地人津津乐道。

文章中所说的正是生活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县普达措国家公园碧塔海的中甸叶须鱼。由于外来物种的引入和栖息环境的破坏等原因,中甸叶须鱼在部分水域渐趋消失,甚至濒临灭绝。近年来,科研人员不断加大对中甸叶须鱼种群和栖息地的调查力度,研究人工繁育等各项技术,促进其野外种群的稳定和逐步恢复。

△中甸叶须鱼

1

鱼为何会“醉”?

“年的5至6月,碧塔海内的中甸叶须鱼大批量死亡。时值杜鹃花盛开时节。而在年,同样的情形又发生了一次。”云南大学鱼类研究专家、陈自明副教授说。杜鹃花每年都开放,为什么中甸叶须鱼只在这两年大量死亡呢?抱着种种疑问,陈自明从这个奇妙现象开始,开展了大量的追踪调查。

资料显示,年4至7月,中甸县发生旱灾;年,云南全省发生了大规模旱灾。陈自明因此有了一个推测:“当时天气干旱、气温较高,中甸叶须鱼为冷水性鱼类,湖水水温过高可能是造成其大批量死亡的原因之一。”此外,为碧塔海补给水源的几条小溪大部分干枯、断流,湖水减少,中甸叶须鱼在水体中的密度增大,溶氧量供给不足,可能最终导致部分衰老和病弱的鱼死亡。同时,鱼腐烂后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进一步消耗溶氧、污染环境,这样的恶性循环形成了传说中的“杜鹃醉鱼”景观。

△陈自明(右一)与同事研究中甸叶须鱼

当然,陈自明知道,以上的推论还需通过对碧塔海的气候、水化学和水环境的综合研究来进一步证实,但他与中甸叶须鱼的缘分就此结下了。

2

“百里难挑一”的窘境

陈自明的调查结果显示,碧塔海湖中的中甸叶须鱼种群数量正在逐年减少……年,该物种被列入了《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濒危(EN)。

作为碧塔海中惟一的土著鱼类,中甸叶须鱼没有特殊的天敌;当地群众也很少捕食。那为何会大量减少呢?

△中甸叶须鱼

陈自明发现,近年来,碧塔海水域中增加了不少“外来户”。“自年以来,由于放生等原因,泥鳅、大鳞副泥鳅和鲫鱼等外来鱼类进入碧塔海自然水体,并大量繁殖,目前已经成为碧塔海水体的主要物种。”根据调查统计,年,中甸叶须鱼在碧塔海中的资源量应该在尾,在所有鱼群中的比例为6%,而到了年,这一数量减少至尾,占比为1%。“以前十条鱼里差不多有一条中甸叶须鱼,后来一百条里能不能有一条都不好说。”陈自明的调查结果立即引起了迪庆州政协委员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8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