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五畜四犬

发布时间:2025/4/1 12:22:24   

写《史记》的司马迁有一次跟朋友喝酒时聊史书的笔法,司马迁的观点记史务必简略。这时,突然有辆马车驶过,把一条狗碾死了。司马迁问他的朋友:如果你用记史的笔法来记录这件事,你会怎么写?他朋友答道:一车自南往北,一犬自西往东,车碾,犬死。司马迁说:太啰嗦。朋友问:你怎么写?司马迁道:一车杀犬于道。可见西汉时,养狗已经相当普遍。西汉时几乎家家养狗。为什么都养狗?一是看家护院,二是吃狗肉,三是狩猎,还有个用途是殉葬。汉时,皇族死人后,陪葬的狗动辄上百条,因此,甚至于当时专门有养狗卖的产业。当然,古人养狗主要还是用来吃的。狗肉属热食,据说对驱风寒有好处。有这么个故事:李鸿章去英国考察军火企业、买武器,拜访了英国女王,女王送了条宠物狗给李中堂。然后,李中堂在回程的船上发了封感谢电给女王:感谢女王的好意!在回程船上,老夫的风寒发作愈加厉害了,手脚都不灵便,吃了女王赠送的狗后,现在好多了。估计女王看了李中堂的电报得晕倒。《水浒传》里有个鲁智深吃狗肉的故事。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后逃到五台山当和尚。一日鲁智深下山喝了点酒,提了条吃剩的狗腿回寺院。看门的小和尚见鲁智深迈着醉步走来还提着条狗腿,就把山门关了。后来耐不住鲁智深把山门擂得鼓响,只得把他放了进来。鲁智深把那狗腿往念经的和尚嘴里塞:尝尝,尝尝。和尚双手合十:善哉善哉,阿弥陀佛。鲁智深已醉,把善字听成了鳝鱼的鳝。回道:团鱼(泥鳅)也吃,还顾鳝哉?泥鳅都吃,更别说黄鳝了。和尚闭上眼:却是苦也。鲁智深回道:团鱼腹内又肥甜又好吃,那得苦也?于是念经的和尚都落荒而逃。这真是鸡同鸭说理,不在一个频道。哈哈哈哈。我们祖先养狗的历史早于养其它动物,已经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了。在黄帝时期,他的下面还有个以狗为图腾的部落犬戎。

有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说淮南王刘安(就是太医前面说菽时说到的发明豆腐的那位)有一天得道升天(说大白话,就是死了)。刘安的院子里放满了他炼丹的坛坛罐罐。平时有人管着,那天乱了没人管了。他养的狗和鸡也就在那天看见院子里坛坛罐罐里的东西,从经验判断是好吃的。于是就吃了点罐子里的东西。结果与刘安一起升天了。于是就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从这个故事,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刘安的鸡与狗能在王府大院里自由的跑。可见主人是很在意它们和很放纵它们的。因此,也可以知道鸡与狗那时确实是很被人重视的,狗能跻身于五畜之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刘安的那些鸡和狗也是,不去吃主人发明的豆腐,去吃那些罐子里的东西干什么?这个事也说明,凭包装判断是要不得的,倒霉时甚至会要了命。人、事、东西都如此。

现在狗肉的价格比猪肉高(在我老家是这样,狗肉得四、五十元一斤。其它地方不知行情如何)古时候狗肉跟猪肉比呢?也是狗肉价格高,而且比猪肉要贵上好几倍。在明朝以前都是一条狗比一头猪要贵得多,会贵十倍以上。原因就是我在“猪”的那一文里说的那时的猪还不是猪而是豖,肉质不好的原因。战国时期越王勾践为了扩大人口以准备与吴国一战,发布生育激励政策。规定:生个男的,奖励二壶酒(那时没有白酒,应该是米酒。装酒的是陶瓷罐,一般五斤或十斤)一条狗。生个女的,奖二壶酒一头猪。男的是壮劳力又能打仗,自然男丁重要。由此推理,那时的一条狗价格远超一头猪(豖)的价格。

狗肉也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而且它所含的蛋白有很多球蛋白。大家一定知道丙种球蛋白是经常被用来提高免疫力的。可想而知,吃狗肉对提高免疫力有很大好处。跟羊肉一样,狗肉也能暖身健胃、补肾助阳。同样,,跟羊肉一样,狗肉的热性较大,高血压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得慎用。

那么,既然狗肉的功效跟羊肉接近,那到底羊肉好呢?还是狗肉好?两者基本差不多。但说到底还是看这狗这羊平时吃的是啥。狗跟狗不一样,羊跟羊也不一样。比如,青海诺木洪的羊跟内地的羊就差太多了,啃肉骨头长大的狗跟啃地瓜长大的狗当然也大不一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9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