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习性 >>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之国
每天陪你酒话连篇的
大罗言酒
全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3分钟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的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公元前年,秦国蜀守李冰父子开建长江流域上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其兴建目的在于“辟沫水之害”。秦建堰初期,都江堰名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都江堰之所以伟大不在天工,而在人力。拜水都江堰,拜的是李冰治水福泽万代的功绩,拜的是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道家思想。前者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之国,后者浸润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内核。
都江堰不仅是伟大的水利工程,还是避暑胜地,虹口、王婆岩、赵公山都各有特点,适合住下来休整身心。至于谈到吃什么,都姜堰同样不缺少美食。
冰粉
如今在都江堰街上,偶尔还能听到“冰粉,又冰又甜的冰粉”的叫卖声。价格很便宜,就在红糖水里加上西瓜粒、杨梅等果脯,也许味道不如从前,吃份回忆,清凉一下也是好的。
葱葱卷
“葱葱卷”在五桂桥街、三方半巷子等地,没有正规店面,只需在街边几张矮桌椅坐下,老板就会端上一碟面皮,几小碟萝卜丝、莴笋丝,卷好蘸上秘制调料,塞进口里,麻辣酸甜的滋味不断刺激着我们的舌尖。
渣渣面
做法是将煮到八分熟的面从锅中捞出,不带一点水分,然后趁热撒上由炒花生、芝麻、糖等磨碎制成的配料,满满地盖住面条。吃前用筷子搅拌一下,香喷热乎的味道不禁让人垂涎欲滴。
白果炖鸡
这是青城山的一道名菜,当地盛产白果,传统做法就是剥去白果外面的硬壳后,取里面淡黄色的果核跟土鸡炖煮在一起。
干煸泥鳅
用姜末、蒜末、红辣椒及花椒末、芝麻、五香粉、香葱和郫县豆瓣干煸的泥鳅,外酥里嫩,煞是香口。
牛肉豆花
嫩嫩的豆花勺子用力点一碰就碎了,白白嫩嫩的豆花散发着豆香味,哪怕清汤豆花肯定也很好吃。牛肉也很有嚼劲,而且在汤汁里吸收了豆花的清香。
手掌鸡
手掌鸡是凉拌鸡,鸡肉选用放养的野生鸡,由红油浸泡,麻而不冲,非常鲜嫩,非常入味。
都江堰的美食集中在两个地方:一是杨柳河街,这里除了以上介绍到的美食以外,还有罐罐饭、尤兔头、老妈砂锅粉等深受人们的喜爱。另一个则是天和盛世,这里不起眼的小吃店,同样让人难以抗拒。
四川酿酒历史悠久,素有名酒之乡的美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之上的都江堰,也不例外,酒文化底蕴同样深厚。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晋人江统在他所着的《酒诰》中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按照江统的说法,酒起源于“上皇”时代,把吃不完的米饭,放在桑树干的空洞里或放在桑树林间,经过“郁积”、“久蓄”,变味生香成酒。这里的上皇,可以理解为远古时代的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
他们教民渔猎、取火、熟食、务农。促进了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所以说,酒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可能更符合实际。而仪狄,杜康也只是依照前人的经验和方法酿酒而已,只是他们的技艺更高超罢了。
言归正传,巴蜀大地传统酒文化源远流长。成都平原史前时期的古城遗址(包括都江堰芒城)出土的陶质酒具,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巴蜀酒文化实物遗存。这些酒具为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中国酒文化的起源提供了依据。
总之,都江堰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它的水利工程能够持续的造福人类。还在于它带动了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所谓“天府美誉古堰来”,正是这个道理了。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