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0424本周荐书时机管理

发布时间:2022/5/6 15:39:36   

.04.24本周荐书—《时机管理》

推荐语:真正的高手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做事时机。

作者:丹尼尔?平克

大家好,我是玄月,在玄月逗书向您问好,愿透过读书我们可以在嘈杂的世界中寻找到内心的一份安宁,让每一天的日子都充满阳光与色彩。今天是年4月24日,我们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本可能要颠覆我们以往观念的书籍《时机管理》。这本书的作者是丹尼尔?平克,他是耶鲁大学的法学博士,曾担任过美国副总统的首席演讲稿撰写人,被誉为商业界的“哥白尼”。在这本书中,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做事情”的全新解读角度,那就是对于时机的管理。通过来自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上百项研究,他为我们点破了时机背后的智慧,也给我们高效工作和美好生活提供了一份行动指南。

在介绍这本书之前,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存在时间不够用,效率不够高的情况。在我们以往接触的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中以及我们平时的处事方式中,大多数都倾向于把精力放在了“做什么事”和“如何去做”的问题上,很多有拖延习惯的同学就更来不及想如何去做,而是一直被那条看不见的“死线”推着艰难前行。很多人可能认为不管什么时间,我把事情完成了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做事还要挑时机呢?这本书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告诉我们时机到底有多重要,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多数人会把重医院,哪位医生上面,但是科学研究发现,下午做手术时医生出错的概率是上午的4倍,这样看来可能我们挑选的做手医院重要的多。类似的例子我们也会发现很多人在下午可能就很难集中精力去完成那些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可见不同的时间段我们的精力状态也是不同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时机管理的基础是个人的精力管理,简单来说也就是要尊重我们个人的生物规律,安排时间要顺从天性。常见的例子就是有些人是云雀型,早睡早起,白天精力充沛,晚上就感觉脑子不太够用去思考那些深层次的问题;而有些人却恰恰相反是猫头鹰型,那就是到了晚上就会变得很精神,一半的高效工作都是在夜间完成,很多作家都属于这一类型,他们的世界里几乎没有上午的存在。这样看来不同的人在一天中的情绪、创造力和神经活跃度都是有差别的,也就是我们的情绪和认知能力都是存在生物钟的。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作者发现人的认知能力在一天中确实是有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在某些时段,人们会比其他时候更加敏锐,也更具有创造力,而这些日常的波动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极端。时间效应决定了高达20%的认知能力差异。所以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是我们高效工作的关键点。对于云雀型的人来说,早晨是一天中认知能力最强的时间段,可以来做一些逻辑分析类的任务,到了下午和晚上,情绪开始下降,就可以更多地去完成一些洞察或者创意类的任务。

而对于那些工作时间并不能按照自己的安排执行的人,情绪的调节和学会休息就变得更为重要了。当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工作时间时,通过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改善生物钟所带来的不协调,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可以帮我们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自主性,也就是心情好的时候我们会更加愿意去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而调节情绪的方法可以是通过休息、倾诉等方式排解,也可以是学习接纳消极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这里冥想和正念的练习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除了调节情绪,学会休息也是至关重要的。休息可以分成警觉性休息和恢复性休息。警觉性休息就是在我们做一些高风险事情之前,主动的暂停,检查所有指令来防止错误,可以说是一种情绪低谷期时的提醒;恢复性休息是在情绪低谷期到来之前,我们就采取一定的手段让低谷期的情绪和认知能力恢复到一个良好的水平,从而避免低谷期的到来,比如每工作50分钟,站起来走动10分钟去放松一下,又或者我们盯着电脑屏幕的时候,每过半小时,就把眼睛望向窗外的自然景色,去放松一下眼睛等等。

知道了要顺应天性去安排工作之后,我们还要学习把握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那就是起点、中间点和终点。

起点效应,人们常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正确的开始会影响我们整件事情的发展。根据自己的时间节律来开始会让我们做整件事的效率都非常高。而如果我们的起点并不完美,想要改变也是可以的,作者提到的方法就是起点替代,选择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作为新的起点,比如每周的第一天,每个月的1号,甚至每年的第一天都可以成为我们制定新目标的特殊日期,我们需要找出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日期,让他们成为我们新的起点。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可以随意放弃想着自己还有新的起点,这样反倒会更加纵容自己的拖延和懒惰,总想着明天再开始。更换起点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半途效应,中间点最长出现的问题就是倦怠和低潮期,现在社会流行的“中年危机”就是我们人生之旅上的一个大的半途效应。研究表明中年在人类的身体、情感和存在意义上都是一个低潮期。在对美国人民的调查中发现,人们的幸福感随着年龄分布呈现一个U型,中年低潮期可能是我们不像开始时充满干劲,也不像临近终点时有压力,在不知不觉的重复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生活中的中途效应体现在工作的倦怠,也就是工作开始一段时间后可能就觉得身心俱疲,对工作提不起兴趣,缺乏动力,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也找不到任何的成就感。如何有效避开这个中间低潮期呢?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五个小技巧:1)设立中期目标,我们可以把大目标分成小步骤,不要想着最后的终点在哪里,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完成眼前这个中期小目标上。记得之前采访跑步的运动员时,常胜冠军的做法就是不去想离终点还有多少,只是专注于完成眼下这个弯道。这也就是把目标分解的方法;2)公开表决心,当我们把目标在公开场合说出来之后,通过别人的监督更有利于我们坚持下去;3)保持未完成,这个在我们之前的分享中提到过,就是蔡加尼克效应,我们会对未完成的事情保持高度的集中;4)累计打卡,比如每一天完成任务后在日历上划掉这一天,这样坚持下去就会连成一个长链,为了保证链条的完整,也会在自己想要懈怠的时候提醒自己;5)利他心态,想象自己的工作能够帮助到的具体的人,将我该怎么继续转换成我该怎样帮助别人,这样会提升我们工作的使命感和投入度。

峰终效应,终点往往能够更加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更拼一点。研究发现当我们没接近一个10年的末尾时,就会去做一些平时不会想到的事情,比如人们发现在首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当中,29岁的人比28岁和30岁的人高出了两倍。另外终点也会以一种需要警惕的方式来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对于体验的定义和评价。这一点可以为我们每天的结束提供参考,在我们准备入睡的时候可以花几分钟写一下今天完成了哪些事,并计划一下第二天的工作,这样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告别今天,为明天补充能量。当我们一天过的顺利的时候,这个方法给我们带了的是满满的成就感;而当我们过的不太顺利的时候,写下来也可以让我们发现其实我们做的可能比想象中的多,同时可以跟今天挥别,好好迎接下一个开始。

以上就是今天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享,相比较于被动地去完成事情,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通过时机的管理来有效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改善我们的生活状态。首先作者给我们提出时机管理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本末倒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1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