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崛起,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湖北黄冈市吹响了“能人回乡”的号角,掀起了资本下乡热潮。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发展,科技为魂。站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黄冈市唯一的农业科研单位,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发挥职能优势,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立足乡村振兴和能人回乡,在保持传统科研优势基础上,提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三新”配套科研方向,笃志推动“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历经3年的实践创新,“三新”研究卓有成效。黄冈市农科院探索出“稻蛙鳅鱼”、“稻菌连作”、“果园立体种养”、“礼品西瓜精准化栽培”4种亩纯收入过万元及“南果北移”、畜禽粪污“三分三合”综合环保利用等新模式、新项目、新技术,为黄冈农业高质量发展,澎湃新的科技动能。万元示范项目之一:“稻+蛙+鳅+鱼”立体种养模式“稻+蛙+鳅+鱼”养殖模式,即同一块地,田中种稻,稻下养蛙,水中养鱼,水底殖鳅。通过蛙吃虫,鱼吃草,泥鳅清理水体残质。蛙鱼鳅粪肥田,反哺水稻。实现“一地两用,一季四收”。该养殖项目,技术含量高,风险大,青蛙易患“红腿病”、“歪脖子病”,泥鳅易得“气泡病”、“赤鳍病”,稻花鱼易患“赤皮病”、“烂鳃病”等。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特派遣农业专家驻地指导,在2年的探索中,经过反复研究攻关,“稻+蛙+鳅+鱼”立体养殖模式取得成功。黄冈市农业科学院院长陈展鹏介绍说,该项目另一个显著的优点是,全程不施用农药和除草剂,肥料减施60%以上,建立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稻田绿色生态体系,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丰收。该模式一经探索成功,就备受青睐。黄冈市农业科学院以该项模式为招商推介亮点,引进了江苏苏州悠客国际旅游公司在黄冈注册湖北健鼎农业科技发展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建立亩“稻蛙鳅鱼”种养基地,集种养殖、加工于一体,9月29日该项目动工,预计明年春季正式投入生产。万元示范项目之二:“果园立体综合种养”模式时值深秋,万物萧条,但在黄冈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果园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绿的三叶草如绿色的地毯,欢快的鸡群,自由觅食……前来取经问道的果农,行走于果林之中。年,黄冈市农科院开始探索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果园立体综合种养模式。结合棚架矮化栽培,构建草、鸡、果“三位一体”的生态果园。传统的果园养鸡,面临三大问题:地面光秃,土壤板结;果园用药,导致土壤污染、鸡死亡;夏季高温高湿,散养土鸡易得病。新探索的生态果园,地面种满三叶草,树下饲养走地鸡,棚架上结果实(梨)。通过鸡取食虫子、落果,鸡粪增加果园肥料,三叶草为果园保水保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夏天为鸡降温,不仅解决了鸡粪污染问题,还减少果园用药。而且,果树一般2米左右,易于采摘,节省人工,真正实现1+1+13。万元示范项目之三:稻菌连作模式冬季生产缺效益(冬闲田)、秸杆综合利用缺途径等问题,一直困扰我市农业、农村的发展。同时,农民致富,亟需低投资、见效快、易掌握的好项目。经过市场调研,年,黄冈市农科院瞄准食用菌产业,在黄冈首次试水人工仿野生栽培菌中“贵族”—羊肚菌、竹荪、大球盖菇,致力推动黄冈食用菌产业发展。年11月,黄冈市农科院建设16个温室大棚,试种8亩羊肚菌和1亩大球盖菇,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培育,初战告捷,8亩羊肚菌亩产达公斤。大球盖菇也成功出菇。年5月,又引进竹荪,实现亩产达公斤。羊肚菌为冬季菌菇,大球盖菇适应春秋栽培,而竹荪则属于夏季菌类。三种菌菇所需的培养基质主要为干稻草、玉米芯、麦秆、玉米秸秆、谷壳等,一年间,三种菌菇可实现轮作。“再生稻+菌菇”的稻菌连作模式,实现了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从根本上解决了冬闲田和秸秆焚烧问题。为避免农民一次投入过大,还研究出小棚栽培模式。市场有前景,技术有支持,产出有销路,在推动黄冈食用菌产业发展路上,黄冈市农科院已迈出铿锵步伐。万元示范项目之四:西瓜精准化栽培为适应市场变化,年,黄冈市农科院做起“瓜文章”,开展吊蔓式西瓜精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培养精品西瓜。吊蔓西瓜与普通爬地西瓜最大区别是,西瓜不再“趴”在地上,而是,像黄瓜一样,挂在藤蔓上,且一棵植株只结一个瓜。西瓜精准化栽培中,要求选苗高度一致,移栽定植高度一致,栽培管理高度一致,所以每个西瓜的颜色、形状、大小、口感等性状高度一致。此外,吊蔓式棚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密度是露天的一倍,每亩可种瓜苗株,单瓜重在3公斤左右。目前,黄冈市农科院西瓜精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功,攻克了精准化播种、定植、整枝、留瓜等技术难题,下一步,将向强化品牌建设进军。“三新”模式之新技术:“三分三合”牛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每天都有大量粪污产生,处理起来非常艰难。牛粪,看似是小事,但每天源源不断地产生,就成了必须处理的大事。特别是新一轮环保督查启动后,牛粪污染解决不好,可直接关停,决定着牧场的生死存亡。为此,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致力于牛粪绿色环保综合利用研究,经过反复论证实验。探索出牛粪的完美解决方案——“三分三合”粪污高效综合利用技术。该技术通过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分类处理的“三分”,生成粪渣和粪液,再对其进行分类回收利用,与牧草种植、蚯蚓养殖、有机肥加工进行“三结合”,可实现奶牛粪污的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分离后的粪渣,用于回填牛床、养殖蚯蚓、种植菌菇。蚯蚓粪,加入有机质和菌种,做成有机肥,投入市场。而污水,经沼气发酵后,沼液用于种植牧草和青贮饲料,废水进行环净化处理,达到二级水质,再进行排灌。“三分三合”粪污绿色高效综合利用技术,一举多得,不仅破解了养殖场粪便处理难题,让牛粪变“黄金”,污水变清水,且该技术适合牛、猪等各类养殖场,投入小,让大部分养殖场都用得起,用得好。“三新”模式之新技术:“南果北移”项目走进黄冈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只见三四米高的香蕉树上,挂着一串串香蕉,层层叠叠。大棚里,菠萝、台湾青枣、黄皮等热带水果,长势喜人。该园开始从南方引进苗木,如今已有一些品种开始挂果,成为黄冈地区难得一见的热带水果种植园区。谈起为何要引进培育热带水果,陈展鹏告诉记者,随着现代农业的日益兴起,为我市大型涉农企业提供一种新型作物种类与栽培模式,提供一条特色参考道路,很有意义。从长远发展看,推广实施“南果北移”,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可促进我国南方种植结构变革,为其仅能生长在热土而又作为战略储备物资的作物-橡胶等热带作物的种植,提供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南果北种,首先要调整土壤酸碱度,其次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都市所所长闫良介绍,南果北种最难的是越冬问题,很多水果,低于5℃就会冻死。而黄冈冬季露地最低温在-5℃,大棚最低温0℃。黄冈市农科院“南果北移”试验以香蕉为突破口,引入3个品种,从移栽期处理到种植技术改良,通过2年摸索、试验,顺利越冬、挂果。今年10月,首批香蕉采收,平均每株香蕉产量6kg,果实皮薄、糯甜,口感好,含可溶性固态物26%以上。标志着原仅在两广、海南一带上市的广粉一号粉蕉,成功在黄冈“安家”。“三新”模式之新新品种:“四特”晚稻及“黄科香”优质稻“鲜谷.5公斤,折算成干谷.27公斤,亩产超1斤。田间长势均衡,穗层整齐,熟期适宜,熟相好,病虫害轻,综合农艺性状优良。”10月13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省农学会、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教授组成专家团,对黄冈市农科院“四特”水稻千亩核心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现场测试结果,不负众望,大获好评。“四特”水稻新品种是近年来,黄冈市农科院根据市场与水稻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在晚稻育种攻关上,取得突破性的成就,选育出一批新的“金种子”。黄冈市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陈杰介绍说,“四特水稻”具有特早熟、特高产、特优质和抗性特好的综合性状。全生育期天左右,亩产超公斤,米质达国标二级以上,抗病抗倒伏性好,特别适合我市水稻生产上轻简化栽培和稻虾田种植。回望来路,收获满满。展望未来,信心百倍。三年来,黄冈市农科院在“三新”研究的道路上,以奋发有为的姿态,书写着竞进有为的时代答卷,扛鼎乡村振兴的科技担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