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爱鸟痴人护鸟达人

发布时间:2023/11/30 11:10:51   

来源: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本网讯(袁向南)王孝海的A面,是他在工作中特别“轴”。因为轴,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他带领团队攻克了白鹤滩高流速变断面大泄量泄洪洞工程系列建造难题,建成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洞工程“镜面混凝土”。

  王孝海的B面,是他对鸟特别“痴迷”。他是白鹤滩工程建设部救助濒危鸟类的小团队成员之一,也是热衷于放生野生鸟类的志愿者之一。他将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延伸到兴趣爱好中,同样出色。

  作为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洞项目负责人,王孝海的工作非常繁忙。但哪怕再忙,只要跟人谈起救助小鸟的话题,他总是兴奋地讲个不停,并跟同事分享手机里保存的小鸟照片。

  他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爱鸟人,工作之外,救鸟、喂鸟、拍鸟占满了他的时间表。

王孝海镜头下的黑颈鹤

  在溪洛渡,他救助了9只苍鹭

  王孝海的工作和生活几乎都与江河有关。

  年,年逾不惑的王孝海离开工作多年的葛洲坝电厂,来到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工地,参与地下厂房工程建设。

  在溪洛渡,同时开启了他救助鸟类之路。

  有一天,王孝海与同事在进行日常巡库时,于两岸崖壁上发现了一些掉落的鸟巢。里面的幼鸟嗷嗷待哺,他数了数,有9只,是当地常见的苍鹭幼鸟。

  王孝海没有犹豫,立即决定把这窝孱弱的幼鸟带回住地。在跟当地林业局报备后,他与同事决定亲自喂养这9只幼鸟。

  “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只觉得它们可怜,刚能睁眼,还没有真正飞上过蓝天,就要夭折,太可惜了”。王孝海从自己的手机里翻出当年的照片,记录了9只幼鸟渐渐长大的过程。其中一张照片里,幼鸟已经长大到半人高,亲昵地依偎在王孝海的胳膊处,而他对着镜头,笑得很开心。

王孝海与他喂养的苍鹭

  工作之余喂养幼鸟,让王孝海与鸟儿有了一个美妙的开始,一种新奇的人生体验。

  “刚把幼鸟捡回来的时候很担心,怕养不活它们。当时还不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也不知道它们吃什么”。王孝海只好通过各种渠道查阅鸟类知识,琢磨喂养方法,只为让9只小灰鹭健康长大。

  了解到灰鹭的主要食物是鱼,王孝海就开始每天早中晚给它们投喂小鱼。幼鸟太小,王孝海就预先将小鱼处理好,以便幼鸟们入口。

  “每次我从走廊走进房间,它们只要听到我的脚步声,就会马上跑过来,非常可爱。”王孝海说。随着喂养时间的与日俱增,9只小苍鹭开始成为他人生中的不可或缺。

  50多天后,小灰鹭羽毛逐渐变硬,爪子也变得越来越尖利,具备了飞翔的本领。王孝海意识到,它们长大了。

  他又开始担心它们在野外没有生存能力,难于成活。于是,他决定对小灰鹭进行生存训练。

  刚开始的时候,王孝海将小鱼换成活泥鳅,想让小灰鹭学会进食活物。谁料,这些“娇生惯养”的小家伙习惯了吃处理好的鱼,对活泥鳅并不感兴趣。

  王孝海一看,心想,野外只有活物,没有处理好的鱼,挑挑拣拣可不行。所以,他只能狠下心,断了小灰鹭的日常口粮,强制它们进食活物。这些小家伙耐不住饥饿,一饿就学会了用鸟喙啄食活泥鳅,很快就接受了活泥鳅。能自主进食活物,就表示9只幼鸟的生存训练成功了大半。

  很快,新的挑战又出现了。

  9只小灰鹭每天在狭小的房间里乱飞,显得非常烦躁。王孝海看见这情景,又开始查阅资料,最后他找到了答案:它们长大了,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心中难舍,还得舍。“舍不得也没办法,它们是野鸟,基因里带着对蓝天的向往,不可能永远圈养在小屋子里。”没过多久,王孝海和同事们找到了放飞点。

  这天清晨,王孝海和他的同事把这9只小苍鹭带到精心选择的放飞点。把它们放出来之后,它们却一直站在石台上,怎么赶都不肯飞走。

  人不舍,鸟也不舍。

  逗留期间,有一些成年苍鹭看见这些小苍鹭,兴奋不已,叫个不停,时而在小苍鹭头顶飞翔,时而站在它们之间,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似乎在“交流”,“问寒问暖”。最后,在太阳的余晖下,在成年苍鹭的带领下,它们回归了大自然。

  9只小灰鹭被放飞后,王孝海的生活恢复如常。后来他多次去水库检查工作,看到过这些亲手养大的灰鹭。他便拿起手机,把它们定格在了镜头里。

  在白鹤滩,他救助了“4条命”的黄臀鹎

  在这里,他又与另一只鸟儿结下奇缘。

  王孝海的办公室在二楼,有一天,他站在窗边朝办公楼底下的绿化树上观望,结果发现了一个鸟窝,窝里还有三只小鸟。

  “当时正想找一个关于鸟类抚育的题材,就想把这三只小鸟的抚育过程全部拍下来。”说干就干,王孝海立马在办公室里架好了相机,空余时间对着绿化树里的鸟窝进行观察拍摄,却不影响它们的正常哺育。

  然而有一天,他发现鸟窝里少了一只小鸟。

  “这个绿化树很高,猫、狗、蛇都上不去,怎么就突然少了一只小鸟呢?”下班后,王孝海立马去寻找失踪的幼鸟,最后发现小鸟掉到地上,已经摔死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过几天,又有一只小鸟不在鸟窝,到处找没找到。鸟窝里只剩下最后一只“独苗”。

  为什么幼鸟这么容易夭折?王孝海查资料才明白,这是大自然的选择。相关资料显示,野生幼鸟存活率都很低,即使没有人力因素干扰,幼鸟受天气、环境、食物、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存活的几率也很低。

  王孝海继续观察记录鸟窝里的最后一只幼鸟。

  或许是天气太热、或许是大风天气太多,鸟窝摇晃得厉害,雏鸟不愿意呆在窝里。果不其然,王孝海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这只“独苗苗”也走出鸟窝,掉落到地上了。

  第一次掉地上,他找回来,放回鸟窝。

  第二次掉地上,他再去找回,放回鸟窝。

  第三次掉地上,他还是找回来,放回鸟窝。

  “前前后后掉了三次,三次都活着,三次我都把它捡回来放回鸟窝,后面要是它再掉下去,我也没办法了,工作很忙,没有那么多时间,能不能生存也是大自然的法则。”王孝海语气里充满无奈。

  结果,这只“独苗苗”果真第四次又掉了下去。

  “我当时嘴上说不找不找了,结果坐在办公室里,还是有些牵挂。”王孝海心里实在放心不下,就又下去找小鸟,但是这次,没有找到......

  当天晚上,吃过晚餐,王孝海与同事在营地里散步,有两只黄臀鹎鸟在树上急促地叫个不停。他感觉有点不对劲,突然,发现在路中间有一只还不能飞翔的幼鸟,走近一看,正是那只失踪的“独苗苗”。将近一天没进食了,它嘴巴大张,喘着粗气,奄奄一息,树上的鸟原来是“鸟妈妈”。

  “或许真的是与这只鸟有缘,已经救了它三次,第四次它又出现在路中间,那么弱小,我没办法视而不见。”王孝海想了想,看来它不愿住鸟窝了,决定自己喂养这只幼鸟。

  由于观鸟、爱鸟,王孝海对鸟类习性基本掌握。这只调皮的小鸟是黄臀鹎,属杂食性鸟类。他找来了鸟笼,将它放在宿舍,每天喂它吃瓜果、杂粮,一天三顿,慢慢观察其生长状态。

  喂养幼鸟的时光是快乐的。每天下班回宿舍,打开鸟笼,小黄臀鹎总是会飞到王孝海的头上或肩膀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为了让鸟能够适应环境,每天傍晚,王孝海都会带它到营地树林里遛遛,他走到哪,小鸟跟到哪,有时还有其它的鸟类陪同。

王孝海与他喂养的黄臀鹎

  王孝海喂鸟的故事很快传遍了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办公楼,许多同事下班后都来看这只可爱的小鸟。

  30多天后,小黄臀鹎渐渐长大,王孝海决定将它放飞大自然。这一次,小黄臀鹎高兴地飞走了。

  从那以后,王孝海再也没见到这只调皮的黄臀鹎,但他闲暇在营地散步时,总是会想起它。

  镜头下的美丽

  除了爱鸟护鸟,他还热爱拍鸟,拍鸟的野外环境很恶劣,他却乐在其中。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每年2月-10月,日最高气温经常超过35℃。在这种气候环境下,周末时,王孝海经常背着大包小包,跑遍周边的大小山川,拍摄濒危鸟类。

  “拍鸟这件事,得讲鸟况,讲鸟运。此外,我们还要讲鸟规,蹲守的时候不能讲话,不然它们就飞走了。”王孝海不停地翻出手机里的各种鸟类照片,介绍它们的名字以及生活习性,如数家珍。

王孝海镜头下的鸟群

  “真的太漂亮了,它挥动翅膀的时候很美,神态很美,羽毛也很美,浑身上下就没有不美的。”王孝海指着其中一张白腹锦鸡照片说。当时为了这张照片,他在超过35℃的野外温度下,蹲守了近8个小时。

  在他的镜头里,各种色彩鲜明的鸟儿,活灵活现。一张张照片里,记录了他与鸟儿的故事,承载着他对大自然的喜爱。

  在三峡集团还有许多像王孝海这样的水电人,他们扎根一线,建设大国重器,并在山川河流中爱护大自然,爱护弱小生命。大自然也欣然与他们联结,共同谱写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温情画卷。

编辑:陈晓英杨思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5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