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生活环境 >> 吃腐泥浮游植物的小能手7000尾鱼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孙燕通讯员刘晶娜王斌杰/文记者林云龙/摄
今天(3月22日),杭州终于放晴,一早阳光洒在新塘河丹桂桥亲水平台上,新塘河正悠悠流淌,水中自由游弋的小鱼小虾引来了白鹭等水鸟,河岸两边绿树黄花交相辉映,与不远处的新城高楼遥相呼应,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江干区四季青街道首场春日内河生态增殖放流活动即将在这里举行。
“会是什么鱼苗呢?”
“可能是泥鳅吧。泥鳅净化水质效果不错。”
“可能是鳙鱼,鳙对水质更好。”
……
正当大家猜测纷纷时,“鱼来咯!”只见有人挑了两担鱼苗朝丹桂桥亲水平台走来。一指左右长的鱼苗在桶里活奔乱跳,参与放鱼苗的市民拿起脸盆,从桶里舀起一些,将它们放入新塘河内。
不一会儿,尾鱼苗都缓缓游入了河中。
四季青街道治水办负责人介绍:“新塘河河水清澈,水下森林物种丰富,适合鱼类生存繁衍,我们选择的放流鱼苗为鲴鱼鱼苗(又称生态鱼),是适应当地水生环境、专吃腐泥、浮游植物的鱼类,既保证鱼苗存活率,又可以有效净化水质。”
今年60岁的滕金华今天特意从笕桥赶来。“我从小生活在水边,年来到杭州,买的房子也都选在水边。现在就住在笕桥港边。”滕金华说,四五年前,他成为了笕桥港的民间河长,每天吃完饭去河边散散步,感觉特别舒适。他感到,这几年,不仅是他所在的江干区,省内很多地方的水质都变得越来越好,水岸环境美得让人很惬意。
今天是江干区第二次尝试在内河流域开展生态增殖放流,去年,江干区第一次尝试在内河开展生态增殖放流活动,经过一整年观察、监测,放流鱼苗在内河生存率高,且对河道水质有较好的改善,有效增加水体含氧量,减少有害气体在水中的作用,盘活水环境的同时,改善水中的生态环境。
据了解,后续,江干区将持续观测放流鱼苗的存活率和水质的变化,为后续丰富内河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实现鱼儿更多、河水更清、环境更美的愿景。
此外,四季青街道美丽河湖摄影比赛也同步启幕,他们诚邀居民朋友走到户外感受春天,放慢脚步欣赏美景,举起相机记录美好。
截止至年4月31日24时,大家都可以把四季青街道范围内拍摄的美丽河湖摄影作品投稿到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