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哥伦比亚咖啡农场小众游,从采摘到一杯咖啡

发布时间:2023/3/27 3:07:17   

到咖啡产区感受从咖啡果实到一杯咖啡的过程是我们美洲之旅必去的清单之一。

开了四年的咖啡店,尝试了很多国家产区的咖啡豆,不同国家的咖啡豆有着各自强烈的性格。浓烈的印尼曼特宁,果酸明亮的非洲豆,而高度均衡,酸度适中的美洲豆一直是我的最爱。

光照充足,常年无霜冻的赤道到南北回归线是最好栽种咖啡的地区,比如东南亚、中南非、中南美洲。精品的阿拉比卡咖啡豆60%都产自中南美洲,其中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的咖啡豆备受近几年各世界咖啡比赛选手青睐。

哥伦比亚的三大特产:强盗、妓女和毒枭,开玩笑啦,是黄金、祖母绿宝石和咖啡豆。

关于哥伦比亚咖啡种植的最早记录,出现西班牙传教士描写了他于年在meta河两岸见闻的书中,书中提到了当地的咖啡种植园。如今,哥伦比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出口国。

哥伦比亚的咖啡贸易出口管理归全国咖啡业主联合会负责,哥国法律规定,只有持有联合会许可证的私商才能出口咖啡,目的是维护哥伦比亚咖啡在世界上的形象。哥伦比亚咖啡是少数冠以国名的咖啡,可见咖啡在哥国有多重要。

哥伦比亚的街头的咖啡店,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zonarosa区开满了时尚的咖啡店,国民咖啡大叔JuanValdez的连锁咖啡店更是遍布整个南美洲。

Juan·Valdez与他的骡子是哥伦比亚咖啡的代表,他们的图像在咖啡包装上随处可见,年上海世博会,哥伦比亚展馆展出两件国宝,一个是祖母绿,一个是JuanValdez咖啡。

在哥伦比亚,咖啡树主要栽培在安第斯山区,海拔约米的陡坡上,终年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咖啡的种植面积达到了万公顷,全国约有30.2万个咖啡园,但面积都不大,每个庄园的咖啡树只有颗左右,都是小农庄型。

我们要去的salento咖啡区虽然豆风味比不上西南部考卡(Cauca)和娜玲珑(Narino)等产区的精品豆,却因年位列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独特景观,以及遍地可让游客体验的咖啡庄园,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旅行地。

从麦德林坐汽车到萨伦托,本来6个小时的车程因为山路崎岖且修路整整折腾了10个小时,下车时,天已经黑了,小镇并不闹腾,民宿订在距离中心需步行20分钟的郊区,空旷的山野一片漆黑,后半段甚至没有路灯,连房子的零星灯光都看不到,好在走不远就到了。

第二天清晨,推开房门,我就深深喜欢上这个民宿了。山谷里云雾缭绕,空气清新自然,面前是一片绿油油的牛油果果园,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侧院里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哥伦比亚国树蜡橡树高耸入云,远处的农场,奶牛悠闲的晒着太阳。如果时间充足,在这里待上几天,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搭着隔壁大叔的车子,到了镇中心广场采购食物,为了更深入山谷里的咖啡庄园,我订了另一间民宿,旁边有5个咖啡庄园,但只能自己做饭,周边没有任何餐馆和商店,有一种与世隔绝的神秘。

萨伦托小镇很小,从中心广场四周延伸,彩色的房子吸引了很多周边的当地人来过周末。这里的物价很美好,人们相对其他城市更淳朴,蔬菜店的阿姨,一听我们是Chinido,给我俩一人手里塞了个橘子,又往青爺装得鼓鼓的袋子里又塞了几个橘子,一脸慈祥。

咖啡区都是山路,最普遍的交通是吉普车,在广场上搭乘吉普车颠簸20分钟山路终于到了咖啡农场里的民宿。

民宿主人是个40岁的中年男人,经营民宿2年了,自家的房子,固执的坚持在山林间找一切能用的木头,竹子构建了这座房子,餐厅的吧台,窗户无不自已动手。

前院养了5只狗,两只猫,后院养了猪,羊,鸡,鸭,兔,鹌鹑和鹦鹉。

民宿没有wifi,炉灶是原始烧柴的。一切原始得,让你只能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上。

我们的房间在二楼,床架是用多种木头钉起来,房子前面一片辽阔,清晰的听到山下小溪的流水潺潺,鸟儿唱着欢快的歌,狗子们慵懒的躺在门前的草丛里睡着觉,这样的午后让人只想躺在吊床上放空脑袋。

民宿老板给我们介绍了附近的咖啡农场的工人Jamies,一个很爱笑的老头,只会西班牙语。

翌日,早上9点,Jaimes准时到民宿接我们,穿过民宿后边的山坡,进入一片原始森林,沿着一条刚好能辨别这是一条路的路,继续往上爬,狗子Lucas一路护送。路上Jaimes给我们介绍山里的各种植物,半搭子西班牙语的我们,只能依靠个别单词和现场植物去猜他的意思,倒也有趣。

Jaimes首先在一个竹棚下给我们介绍了,咖啡从采摘到杯子里的过程。

萨伦托的气候很均衡

咖啡树两年半左右就可以结果,6年砍一次,让它从旁边长出新的枝牙,再过6年则砍掉重新种植。

接着Jaimes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小竹篓系在腰间,把我们领进旁边的咖啡园,从裸露的黑色山泥能看出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满山的咖啡树,约莫一人高,枝丫上长满了绿色的咖啡果,也有一部分红色的,我们要采摘的是正红色的果实。

这是一座陡峭的山,咖啡树种在斜坡上,枝丫横着长,没有成形的陇道,要小心的穿行在咖啡树间,防止折断枝丫。当心脚下防止踩空或者滑倒的同时,还要细心搜寻哪里有成熟饱满的红咖啡果,采摘过程极为不易。

咖啡果实采收回来,倒进去皮机,转动把手让咖啡果肉和种子分离,黏糊糊的生豆会从一边扑哧扑哧地掉进带排水口的发酵池里,另一边排出的果皮则留着堆肥。

咖啡豆需在发酵池内发酵一天,第二天池子里蓄满水冲洗3次,去除浮在水面的残留果肉及瑕疵豆。

清洗干净后,把豆子放在晾晒蓬中,布满细孔晾晒布悬在半空,可以让水分充分滴落。搭建棚子一则防雨,咖啡区雨水丰富来去如风,一天能下好几场。一旦下雨把棚子门帘一放,不用像收衣服一样慌乱,二则让晾晒温度更均衡。

看天气需晾晒5-30天,不时翻动,让豆子干燥至含水率在30%左右,继续放到另一个盖了铁皮的棚中晾晒至含水率在13%,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晾晒好的豆子,用机器把浆膜形成的硬壳去掉,才能装包出售。

不同于精品咖啡烘焙师会用设备和对咖啡豆的了解去烘豆,尽量让咖啡豆诠释最好的风味。在山里,我们只能手动去除银皮,现场生火,用铁锅炒豆子。用竹棍子不停搅拌,咖啡豆由淡绿色慢慢变成咖啡色,发出爆裂的声音,香气也弥漫开来。

冷却后用自带的手冲器具冲制了一杯咖啡,口感很均衡,有巧克力,焦糖和草木的辣味,口感很顺滑,因为是明火炒制,还有一些烟熏味。

当地人喜欢往咖啡里加比白砂糖更原始,从甘蔗中粗粝提取的panela,能提升咖啡的香气,却不会过于甜腻,也很特别。

由于咖啡树都种植在陡坡上,咖啡工人都是上山手工采摘咖啡果实,因此可以精挑细选,摘取最成熟饱满的果实,并且绝大部分的哥伦比亚咖啡豆都采用水洗处理,瑕疵率更低,香气浓郁,明朗平衡的酸,口感更均衡。

采摘咖啡果-去果肉-发酵-冲洗-晾晒-去硬壳-去银皮-烘焙-研磨-冲煮咖啡,当我们悠闲喝着咖啡时,竟不知,这小小一杯咖啡,竟需要准备多达10道工序,还有前期咖啡农的辛勤耕耘。

下午,Jaimes用我们磨完的果肉做成有机泥土,并给我们解说怎么培育一颗咖啡苗。他说,首先用咖啡豆培育咖啡苗。只见他扒拉开装有机黑泥土的槽子,肥沃的黑土中爬满了泥鳅,把从小就害怕蠕动生物的我吓得跳到一边,但我知道这说明黑土肥沃得很。

Jaimes拿出一个黑色的培育袋,装满黑土,让我选择一颗咖啡苗种上,并给它取一个名字。

我和青爺商量了一下,取名Sol(西语阳光的意思),JAIMES说两年半之后,你们就可以回来采摘Sol的红果实啦,到那时,也许变成3个人一起来了。

真是个可爱的老头,他说,他种植咖啡17年了,从小就生活在咖啡农场里,也有出去闯了几年,最终决定回到家乡继续种植咖啡。

咖啡农场旁边种了很多香蕉树,既可以给咖啡小树苗遮阴,又可以随手摘来吃。门前的菜地里,挂着糖水罐子,不时有蜂鸟悬停在半空喝水。

不知不觉,黄昏已至,在Lucas的带领下,我们要返回民宿啦。

咖啡庄园小众游怎么去?

签证:哥伦比亚持有效期大于天的美、申根、加签可免签入境,我们是在墨西哥城办理的签证。咖啡区的交通枢纽是阿美尼亚(Armenia),佩雷拉。麦德林、波哥大和卡利都有大巴前往。在阿美尼亚或者佩雷拉转小巴到Salento小镇,再去庄园或山谷需要在小镇广场坐吉普车。

适宜季节:哥伦比亚中部地区有冬夏两个产季,全年很多时候都能体验到咖啡的采收。

行程安排:建议在当地住2-3晚,玩3-4天。参加coffeetour需要半天到一天,小镇和cocoravalley要一天,前后坐大巴时长较长,不建议赶行程

注意事项:1.山区蚊虫较多,入境哥伦比亚前建议接种黄热病疫苗(小黄本)

2.备好足够的当地货币,山里基本不能刷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8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