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剑来陈平安金色文胆破碎,顾璨的问题真的说

发布时间:2023/2/3 15:35:23   

文/小小说编年史

导读:来源于章节《岛上来了个账房先生》,其后章节暂时还未读到,所以,单单以这一个章节的理解,结合小小说的一些见解,来谈谈顾璨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无解了?陈平安心头的问题是不是无论如何都说不通了?

在这一个章节中,陈平安赶到了书简湖和顾璨见面了,两人正式开始坐下来讲道理,从中,不仅是写出了顾璨对陈平安的在乎,更是写出了陈平安对顾璨的不放弃,所以,在文胆破碎上这一点上,陈平安根本就没办法。

在和顾璨讲道理的过程中,数次,体现的都是陈平安有陈平安的道理,顾璨有顾璨的道理,哪怕两者都在讲,两者也都在听,可是。自始至终对方的道理谁也没走进谁的心中。

所以,结论是如果不能判断对方错了,对方也认为自己没错,道理又怎么可能讲得通呢?

另外,这场局的死结就在于两个人对各自道理的理解,在于彼此对是非对错的认知,在于普天之下,所有道理就真的是全是真理吗?如果是,为什么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道理,如果不是,为什么天下贤者要把这些道理奉为真知,去教导万千人学习?

在这一个章节中,有一句话我认为说得很好,或许,这句话也可能会是陈平安渡过这次心劫的根本:

“万事莫走极端,与人讲道理,最怕我要道理全占尽,最怕一旦与人交恶,便全然不见其善。”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小说中,我认为更是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然,是不是真理不去论述,但是,在理与理的相互妥协以及竞争中,这句话非常适用。

那么,之后则是对于顾璨的问题真的说不清了吗?首先,我的答案是肯定,毕竟陈平安的文胆都破碎了,不过,肯定的答案却并不代表顾璨就真的无药可救了。

第一、佛家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说,顾璨虽然作恶,但是,根本上是为了保全自己,这一点,至始至终都没错,而陈平安和顾璨的善恶区分,自始自终都在于其它无关顾璨生死之人该不该杀,陈平安认为不该,而顾璨相反,认为只有杀千才能儆万,才能让自己自己和母亲不受到伤害。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之后应该对顾璨善良一面进行放大,无论是去还这些债还是去为善,总之,只有顾璨先放下了屠刀,才能去辨别之后的是非对错。

第二、善与恶是对立的,如果运用老秀才原型(荀子)的人性本恶去理解,顾璨是值得被原谅的,因为从小,顾璨就没有受到过多少系统性的学习,除了小时候跟在陈平安身后,很快,就来到了这个以拳头为大的书简湖,所以,本质上顾璨犯下的错,和身处的环境,和人性本恶亦有很大关联。

当然,顾璨的恶亦是无法抹除的,如果是别人,陈平安或者早就将其一拳打死,但是,这个人是顾璨,陈平安只能讲道理,哪怕道理讲不通,也只能尽量讲道理(所以,最后陈平安文胆破碎了)。

第三、后面剧情好像真正杀人的凶手小泥鳅被陈平安斩杀了,其一、小泥鳅对顾璨有教唆之罪,其二、出手者为小泥鳅。

而顾璨,犯下的错同样是不可原谅,不过,如果能唤醒顾璨的善,将来,去做一千件,一万件善事去偿还(当然,论先后,哪怕是做十万件都不够),但是,教导顾璨为善,这就已经是最好的方式了。

最后,看过后面的朋友可以讲讲这一段,陈平安究竟如何解决的,欢迎评论区留言,长按点赞。一键三连,感谢大家的支持。

小小说编年史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1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