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是一种利用稻田的水体资源进行泥鳅养殖的方法,可以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以下是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的主要要点:
1.稻田选择:应选择水源条件好、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强、便于管理的稻田。同时要加高加固田埂,泥鳅种苗放养前要施足有机肥,并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全面消毒。
2.稻田建设: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1.0~1.5亩为宜。田埂内侧埋设聚乙烯网片或塑料布以防泥鳅钻洞逃逸。进水口、排水口要用密网布包裹,田内挖纵横数条宽、深均为30~40厘米的沟,沟的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5~10%。
3.鱼种投放:稻田养泥鳅有稻鳅轮作和稻鳅兼作两种模式。稻鳅轮作可在早稻收割后晒田3~4天,每亩撒米糠、菜籽饼~千克,次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千克左右,曝晒4~5天后蓄水即可放养鳅苗,每亩放养鳅苗2~3万尾。稻鳅兼作则可于插秧后放养鳅苗。
4.饲料投喂:泥鳅苗放养后第一个月投喂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各占一半的混合饲料,每天1次,每次投喂量根据鳅苗的摄食情况适量调整。
5.田间管理:放养泥鳅的稻田,要做到专人负责管理。给水稻治虫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可按常规用药量施用,但必须禁止使用毒杀芬、呋喃丹以及生石灰、茶子饼等。高温季节,田内适当加灌深水,调节水温,避免泥鳅烫死。平时,要经常检查修复拦鱼设施和及时堵漏洞,严防家禽下田吞食泥鳅。
6.收获方法:泥鳅因潜伏于泥中生活,捕捞难度大。但根据泥鳅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性特点,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收获:冬季在田里泥层较深处事先堆放数堆猪、牛粪作堆肥,引诱泥鳅集中于粪堆,然后进行捕捞。
以上是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的主要要点,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养殖环境,灵活运用这些技术,提高稻田泥鳅养殖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