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天敌 >> 稻田里养小龙虾南浔一水两用一地双收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许雅文通讯员本报讯张斌6月6日,记者来到南浔双林镇儒林村的湖州宇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方小泉正在为播种水稻做前期准备。别他人不同,这里近千亩稻田,每亩都预留了一些用于养殖。“每亩水田90%用于种植水稻,10%用于养殖龙虾,小龙虾吃掉田间杂草,排泄物还能肥田,水稻基本不施农药化肥,一亩田比纯种水稻多增收元左右。”方小泉说,公司特地从武汉农科院请来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下一步还要扩大“稻虾共生”的养殖面积。同“稻虾共生”一样,“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正成为南浔不少合作社负责人和家庭农场主的共识。梨树嫁接互通、树下土鸡成群……在双林镇西阳村的古镇科技葡萄园艺家庭农场,俨然进入了一个微型的农业生态循环园区。“立体种养模式既可降低养鸡成本,又能提高藤梨产量。”农场负责人邹会荣介绍,把鸡放养在梨园中,梨园内的青草、昆虫是鸡的天然饲料,鸡粪又可以当肥料,不仅减少三成的农药用量,也减少了鸡饲料用量。用培育出来的梨个头大、水分足、口感甜,每亩产量比一般种植提高20%以上,加上卖出土鸡的效益,每亩增收近元。“一地两用模式下,不仅粮食不减产,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双林镇副镇长杨斌表示,近年来,该镇采用“科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推广稻虾共生、稻鳅共生、葡萄架下养鸡、稻虾轮作等一地两用模式,促进“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综合种养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前,位于该镇向阳村的巨德家庭农场内,负责人沈良正给“稻鳅共生”试验田内的泥鳅喂食。3年前,大学毕业的沈良回村创业,在多亩荒地上开辟了鱼塘。从传统的四大家鱼转型到稻鳅共生领域,沈良在专家指点下,逐渐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去年,合作社盈利超万元。如今,他还将技术教授给村里的10多位年轻人,带动乡邻乡亲致富。说起泥鳅的销路,沈良指着百米外的村庄说:“村里正在建设水生态艺术小镇发展乡村旅游,不少人都开起了农家乐,就怕供不应求。我正准备流转田地,扩大养殖规模!”截至目前,双林镇已有6家合作社探索建立了“一地两用”模式,推广种养面积0余亩,亩均增收0元以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