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7日讯12月16日,由中共德州市委网信办主办的“为了人民—红色齐鲁百年印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宁津县正式启动。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记者近30人参观采访了宁津县柴胡店镇王世英村泥鳅养殖基地。

王世英村支部书记陈绪勇告诉记者,今年的泥鳅共卖了多万元,一亩地纯收入达到了2.5万以上,村集体收入突破了50万。

王世英村由于地势低洼,庄稼每年只能收成一季,种地指望不上,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是出了名的穷村。

为了改变穷面貌,年,村支书陈绪勇奔赴天津、连云港等多地考察,最终瞄准了养殖泥鳅。

“泥鳅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既是美味佳肴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陈绪勇说,养殖泥鳅正好符合村子里的地理环境。于是,陈绪勇改造了近亩的旧砖瓦厂,开始养起了泥鳅。

首次试养就出现了问题。放苗一个月后,泥鳅开始出现缺氧问题,还有水鸟来吃。试养的第一批泥鳅成活率并不高。陈绪勇吸取教训,决定苦学技术。

陈绪勇花了14万元,请来了20多名水产养殖专家。为了摸清泥鳅习性,将养殖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陈绪勇在水塘边足足日夜蹲守两个月,那段时间他吃住都在水塘边。

陈绪勇的泥鳅养殖终于成功,这不但让陈绪勇赚了个“盆满钵满”,更是让周围的村民动了心。于是,王世英村的千鳅水产养殖合作社“应运而生”,村民们纷纷以土地入股或者打工的方式加入,从此之后,泥鳅养殖逐渐走上了正轨。

目前,他们的泥鳅由海大集团按照市场价进行收购并加工,出口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村里每亩地纯收入不低于块钱。

而这并没有让敢想敢干的陈绪勇知足。他高薪从外地聘请了技术人员,经过反复实践,合作社实现了从“购苗养殖”到“育苗自用+外销”的转变。

陈绪勇研究出一套自动化投料模式,通过这项技术,既节省了饲料,又节省了人工,而且还减轻了对水质的污染。他还研究出水花放养模式,改变了以前要依靠别人技术育苗的方式。通过这项技术,苗种成本从每亩地元,降低到元。

在全国水产养殖高峰论坛上,陈绪勇就“泥鳅疾病防治和育苗技术”作了发言,向更多人分享他的“致富经”,同时陈绪勇还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拿出一口水塘养殖蟾蜍供山科大作科学研究。

就在今年9月底,他还为全国余名优秀党支部书记讲授了如何成立合作社增加群众收入的先进经验。

如今,陈绪勇的泥鳅养殖基地已经成为德州自主发展最大的养殖基地,全国泥鳅养殖技术标杆,整个宁津县也兴起了发展泥鳅养殖,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潮。

而就在村子北部不远处,67栋白色独立别墅鳞次栉比,在冬日暖阳下无限静谧。

王世英村全村人口共计余人,已于年11月份全部搬上了免费的新楼房,这个项目结合王世英村泥鳅养殖特色产业,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乡村振兴样板工程。

闪电新闻记者刘向阳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2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