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泥鳅 >> 泥鳅的天敌 >> 保护生物多样性让中国更美丽
本文转自:绿色中国
5月22日,我们迎来又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日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官宣了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口号: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Buildingasharedfuturefalllife)。我国在年就成为世界上首先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6个国家之一,并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年10月COP15在中国昆明召开之际,中国政府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举措和成效。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始瞩目世界。半年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路高歌猛进,不仅第一批国家公园设立并取得长足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写入了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4月18日,第一个国家植物园揭牌,标志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即将正式实施。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示一个独特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本。
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基本得到控制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评估结果显示,全球生物多样性普遍受威胁的形势还在持续恶化。
近年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却“逆流而上”,在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从政策到实践的努力下,取得了耀眼的成就,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势头基本得到控制。而《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的发布无疑是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景记录,更是一个里程碑。生物多样性保护还写进了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
白皮书指出,过去10年,中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万公顷,居全球首位。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量近万处,约占国土面积的18%。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
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长江江豚频繁亮相;麋鹿、普氏野马等野外种群从消失到恢复重建;藏羚羊之“万羊齐奔”的壮丽景象再现青藏高原……从南到北,从陆地到海洋,越来越多珍禽异兽正在回归,越来越多的植物得到保护,万物生灵,自然之美、生态之美,见证着我国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大熊猫马文虎摄
国家公园引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近日,两段野生大熊猫带娃嬉戏的视频火爆全网。在一段视频中,只见密林深处,一只大熊猫宝宝依偎在妈妈怀里,妈妈四下张望后,用嘴叼起宝宝,走向丛林。这时的大熊猫宝宝大概3个月左右,尚不能攀爬。另一段视频中,大熊猫宝宝在雪地里追赶着妈妈,憨态可掬,妈妈则回头看着孩子,一脸慈爱。画面来自于4月13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第一季度监测巡护回收的红外相机中收集的资料。经专家比对,这是同一对大熊猫母子。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专家侯蓉介绍,大熊猫幼崽3个月龄可以慢慢地爬动,半岁可以自由行走,开始学吃竹子。而这两段视频时间正好间隔3个月。这也是四川首次拍摄到3个月的野生大熊猫活动画面。
这对大熊猫母子的珍贵活动视频正是我们的“国之大者”——国家公园保护成效的最好例证。
自中国宣布成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以来,其生态保护取得新进展,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据地”和新范本。这5个国家公园分布在我国西北、西南、东北、华南、东南,均处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涉及10省区,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了我国陆域近3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半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三江源头再现源头千湖美景,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原分属69个自然保护地、13个局域种群的大熊猫连成一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分别达到50只以上、60只以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通过整合20个自然保护地、打通自然保护地之间的生态廊道,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增至5群36只;武夷山国家公园在生态补偿、特许经营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机制。
正如白皮书中指出的,在确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方面,打破行政区域界线,连通现有自然保护地,充分考虑重要生物地理单元和生态系统类型的完整性和原真性。而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设立半年来的显著成效对我们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国家林草局表示,我国今年将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功能良好的地区,新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介绍,第一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还没有正式设立的那几个正在进行整改和优化边界范围,下一步作为设立的重点。他还强调,我们的陆域和海域大概有10%左右可以用国家公园的形式来保护。而在确定国家公园整体布局方面,生物多样性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广西虹口红树林
创新性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大创新。白皮书指出,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中国创新生态空间保护模式,将具有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极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保护。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天山山脉、内蒙古高原、大小兴安岭、秦岭、南岭,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海岸带等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区域。生态保护红线涵盖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红树林、珊瑚礁及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覆盖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保护绝大多数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中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倡议,入选联合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15个精品案例。
红树林里的“绿色长城”
4月初,在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内,成片的红树林延绵数里,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赏。游客置身其中,拍照打卡,犹如一幅油画。红树林不仅负责风景如画,更是海陆之间的“绿色长城”,维护着两边的生态平衡。可是几年前,这一带曾经有24个养殖场,每天多达4.5万吨污水排入大海。这一切得益于近5年来,北海启动的红树林海陆一体保护修复措施,拆除建筑,退塘还湿,红树林面积持续增加,由年4.5万亩增加到年的6.3万亩。生态系统总体保持稳定,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每年都能监测到勺嘴鹬、黑嘴鸥等濒危鸟类。
北海的红树林保护是我国湿地保护的一个缩影,更是生态红线保护的成功案例。
城市也要拉红线
今年清明节前后,山西太原市的汾河湿地公园内,柳树出新芽,草甸冒新绿,白鹭等珍稀鸟类在此栖息停留。再看周边高楼鳞次栉比、车流繁忙,却和湿地里的世界融为一体,毫不违和。动与静,都市与自然,就这样和谐共生共存。
眼前这一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面在10多年前却是另一般景象。家住太原市胜利桥东附近的王强,提起小时候从汾河河道里飘出的味道还直皱眉头:“还没走到跟前就能闻到恶臭袭来,夏天的时候,河道简直就成了‘垃圾场’,有时甚至会顺水漂下沙发、凳子。再后来,西山那一带挖沙,河道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如今的湿地公园内,绿洲、小岛颇具意趣。而这一设计有其特别考虑:为了给动物留出充分的上岸空间,采取了多台阶、自然缓坡式堤坝,使用草皮、草灌等生态材料,让景观更自然更和谐。湿地公园也被称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肾”,对城市小气候、水域的水量和水质、流域生态多样性等影响明显。
生态红线区并不是无人区,北京、上海、广东等人口密集省市,也划了面积可观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专家介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在保护区基础上建立荒野地保护区,所谓荒野地是有生态价值、没有人或人烟稀少的地方,保护相对容易。而中国提出的“生态红线制度”,是用科学的方法评估识别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并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在不改变生态性质和生态功能的情况下,红线区允许适当的人类活动,从而达到既可提供生态服务,又可保障原居民正常生活、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有人类的地方更需要科学识别出重要生态区域,以尽快保护起来,避免被破坏。所以中国提出的生态红线方案意义重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魏辅文表示:生态保护红线正式采用,并正扩展到海洋领域。完整的生态保护红线有望保护超过95%的中国最有价值的生态系统、%的国家关键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95%的最佳自然景观资源、条重要河流的源头,以及所有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功能区。
谷宝臣摄
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成绩斐然
今年以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好消息频频传来,海南长臂猿喜添新猿,四川频频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喝水,路边散步,以及野生东北虎时常与人打照面等等视频,更有不少物种的新发现。这一切都说明我国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取得扎实成效,实施大熊猫等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系列专项保护规划和行动的行之有效。我国建立了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促进了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恢复与增长。
旗舰物种数量稳定持续增长
年12月的一天,陕西省洋县溢水镇刘庄村,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副科长李昌明将一笼笼泥鳅抛向冬水田中,这是他去年冬天第3次给朱鹮“加餐”了。他说:“截至到11月底,我们已完成朱鹮活动区11个村共亩冬水田的蓄水与管护工作,我们要在水田中投喂0公斤泥鳅,为朱鹮安全越冬打基础,确保朱鹮繁殖能顺利进行。”
朱鹮曾一度从人类视野中消失。年在洋县秦岭深处的姚家沟被重新发现时,仅有7只。截至目前,全球朱鹮数量已增加到余只。
朱鹮几十年来几何倍数的增长是我国对自然保护地旗舰和特有物种实行顶级保护的成果,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智慧和方案的最好证明和体现。
虎年伊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附近一位居民开车路遇东北虎,赶紧打招呼自报家门,老虎一看都是老乡,就绕道而行了。据统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虎豹种群数量分别增长至50只和60只以上。
网红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头增加到目前的头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两群不足10只增长到5群36只。曾经野外消失的麋鹿在北京南海子、江苏大丰、湖北石首分别建立了三大保护种群,总数已突破只。一度消失的普氏野马从新疆万马奔腾到了内蒙古大青山……
极小物种起死回生新物种频频发现
旗舰物种数量与日俱增,稳定发展的同时,中国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极小物种不遗余力地保护并且拯救了很多濒危物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发端于云南省,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向全国推开。
去年,北京国道旁的一棵百花山葡萄首次开花挂果。据介绍,百花山葡萄是北京特有的野生植物,也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年,它首次在野外被发现,由于环境变化,数量不断减少。目前,百花山葡萄野外植株加起来也就两株,处在极度濒危状态。
3月18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专家在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科研调查时发现宝华玉兰,这是湖南省首次记录该极危物种。据了解,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专家们在森林公园沟谷阔叶林中发现一株单独生长的玉兰属植物,花先于叶绽放枝头,花朵基部紫红、往上渐变为雪白。通过对叶脉、花梗、花被片、色彩等综合鉴定,结合查阅资料,专家们初步判定发现的玉兰属植物为宝华玉兰。宝华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也是典型的极小种群植物。
4月2日,江西省官山保护区科技人员在海拔米的巡护道旁边发现一种毛茛属植物的花跟以往所见该属植物不同,经中山大学植物专家鉴定为扬子毛茛,属官山保护区新记录种。
4月初,福建的武夷山国家公园和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分别意外记录到极其珍贵画面,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与白鹇同框。画面中有4只白颈长尾雉,其中站在树枝上的是雄鸟,它的头是灰褐色,脸是鲜红色,上背、胸和两翅都是栗色,上背和翅上都有宽阔的白色带,比较醒目。另外3只在空地上的,是雌鸟,它们的羽毛以棕褐色为主,正环绕着雄鸟悠闲地踱着步。这时,从山下来了一只“不速之客”,头顶红冠、身披白羽,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白鹇径直走向了树干,腾空跃起,抢占了白颈长尾雉雄鸟的“地盘”。据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白颈长尾雉和白鹇遇到其他动物就会迅速躲避,此次它们同框出现,并且“和平共处”,画面十分罕见。
还是4月初,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现身北京市密云区潮河下游湿地。青头潜鸭是全球极危物种,世界记录少于0只,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堪称鸟类中的“大熊猫”。年以来,密云区相继监测到白鹤、大鸨、白枕鹤等珍稀鸟种,此次3只青头潜鸭的监测数据为近3年密云境内青头潜鸭的第3笔记录。鸟类监测数据的不断更新,已成为密云区生态环境日益向好的重要指示性指标。
……
白皮书显示:我国对德保苏铁、华盖木、百山祖冷杉等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抢救性保护,种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实现野外回归。在云南,除了华盖木,杏黄兜兰、漾濞槭、滇桐等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也都开始回归自然,种群恢复重建正在进行。许多随时可能灭绝的野生植物,逐步摆脱了濒临灭绝的风险。
科技护航生物多样性保护
从长白山上东北虎豹啸山林到最南端茂密的热带雨林中猿婴啼鸣,从可可西里奔跑的藏羚羊到藏匿丛林的野生大熊猫,从独苗到成片繁殖、回归成活的野生植物,这些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这就不得不提科技的无穷力量了。
天地空一体化监测摸清“家底”
年11月23日,白雪皑皑下,玉树琼枝中,一只野生东北豹走过红外相机的镜头前,眼眸闪亮,豹尾轻甩,身上的花纹清晰美丽。
冬日的某天,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京城局分局保护区内“傻狍子”们灵巧地在雪地上踩下脚印,觅食的野猪拱出一条条“雪道”,东北虎、豹在雪中寻找最佳捕猎时机。
这些珍贵资料都得益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该系统运用、研发和集成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型实时传输监测终端等大量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型设备,建成M中试基站42座,安装无线相机0余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信号在林区大范围覆盖,传回的数据搭建起一个宝贵的数据库,形成了“互联网+生态”的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有了这套系统,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家底”被摸得更透彻。不仅如此,利用红外影像、高分相机等视觉处理设备可以找寻动物,跟踪保护区内的动物生活起居,而且还能监测盗猎行为。目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通过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已获取和识别超次东北虎、东北豹和多万次梅花鹿等野生动物活动及自然资源监测影像。
“现在我们利用SMART巡护设备,每天平均步行6公里进行巡山,特别是对入山的车辙印、林间的脚印要进行详细排查追踪,并联合公安机关打击乱捕滥猎、盗采等行为,确保野生动植物安全。”东京城分局奋斗林场管护员王平说。
监测系统覆盖全域
2月24日,冰雪覆盖,银装素裹的四川大相岭山系泥巴山区域,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分局荥经片区管护总站的15名野外监测人员,迎着凛冽风雪翻山越岭,踯躅前行。领队宋心强介绍,他们这次进山一是开展反盗猎行动,进一步清除泥巴山片区的猎套猎夹,为区域内野生大熊猫及其同域野生动物创造安全的栖息环境;二是进行红外相机监测点位踏查,以便顺利完成今年春季红外相机布设工作。
荥经片区管护总站由原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整合而来,管护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2倍。在管护人员没有增加的基础上,要完成保护管理任务,必须依靠科技手段。
“目前为止我们总共安装了台红外相机,未来还需要安装多台,今年春季准备安装台。”宋心强说。他还介绍,荥经管护总站的红外相机共记录到有效图片和视频近4万张(条),有24个点位拍摄到了大熊猫,此外还记录下羚牛、林麝、鬣羚、黑颈鹤等52种鸟兽的珍贵影像。每个季度,工作人员会进行一次数据回收存储,通过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基本摸清了大相岭片区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和主食竹分布情况,摸清了同域动物种类、分布及人为干扰等现状,收集了11只大熊猫个体的DNA信息,建立了野生大熊猫遗传信息库,为实施大熊猫精准保护提供了基础保障。
据了解,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充分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红外相机、样线巡护调查等手段,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空天地人”监测体系,加强了猫脸识别、物种数据智能处理等技术应用,逐步优化了以大熊猫DNA信息为重点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
智慧平台提升管护能力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人们可以通过大屏幕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山水林田湖草的方方面面。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GIS等信息技术手段,主要包含一张图、自然资源、资源监测、巡护执法、视频融合、防火预警、林业有害生物、游憩管理、“天空”一体及科普宣传等10个子系统,实现了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全方位、一体化监测。据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介绍,到年底已完成台红外相机的布设,范围辐射整个园区,通过网格化监测来辅助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提升国家公园管护能力。
据了解,目前,中国超过80%的自然保护区已经安装了红外相机,每天都在记录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影像。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不仅可以让更多人看到野生动物的模样,而且更有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繁衍生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野生动物保护有了更多的利器。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说不完的故事,举不过来的例子,数不清的物种,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实施保护措施的不遗余力和脚踏实地。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世界里,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展示出独特魅力和大国风范。